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吉林大学充分发挥大学生安全志愿者作用努力创建平安校园

  吉林大学积极创新群防群治机制,充分调动大学生安全志愿者参与平安校园建设,通过安全教育宣传、巡逻防范、安全检查、收集维稳信息等措施,切实维护校园安全与稳定。截至2007年底,大学生安全志愿者单独或配合公安机关、校保卫部门共抓获违法犯罪人员43人,处理纠纷、事件80余起。

  ――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大学生安全志愿者充分运用现代传媒手段,通过开设法制宣传园地,开展法律咨询,举办法律知识竞赛、辩论赛、有奖征文和模拟法庭等活动,增强法制教育效果,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006年,大学生安全志愿者委员会和学校保卫处共同建立了大学生安全志愿者网站,设有“110提示”、“案例回放”、“安全出行”、“志愿者行动”等栏目,帮助师生了解学校最新的安全动态,掌握自我防范知识。大学生安全志愿者委员会举办的"校园安全征文"活动,共征集稿件1200多份,充分调动了大学生参与安全防范的积极性。2007年6月创刊的《平安校园》通过刊登防骗、防盗、防抢劫、防火常识,出行、宿舍安全防范措施,列举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案例和防范方法,强化师生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几年来,大学生安全志愿者多次组织"安全联系你我他"治安、防火知识竞赛,大型安全疏散演练、灭火演练,自行车防盗、学生宿舍防盗专项安全宣传等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校园安全防范舆论氛围,为创建平安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组织开展巡逻防范工作。大学生安全志愿者按照机动、集中的原则,以组、防区的形式开展巡逻防范工作。分组即将大学生安全志愿者按照学院进行分组,建立分支部,设部长一人;分支部下设组,每组五人,设组长一人。具体任务由大学生安全志愿者执行委员会布置到分支部,分支部布置到各组。分防区即将教学楼、宿舍楼分成几大防区,每个防区由一个分支部负责,分支部再对各防区进行细划,划分到组,各组人员到本组的防区内进行防范。机动即大学生安全志愿者负责防区的某一部位,利用闲暇时间,维护防区部位的治安秩序。集中即将各学院的分支部在时间上按周一至周日分配,每个支部负责防区一天,每天由负责的分支部派一个组与校园“110”配合,在校园“110”的带领下进行巡逻防范,盘查可疑人员,特别是到学生公寓推销物品的人员,通过安全警示、警情通报,及时提醒各防区内的学生加强安全防范。

  ――组织开展安全检查工作。安全检查工作主要以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为主,大学生安全志愿者通过认真察看门窗是否锁好、为门窗未关好的寝室锁门关窗、及时提醒学生保管好个人钱款和贵重物品等措施,让学生养成随手关门、锁门的安全习惯。大学生安全志愿者和广大学生积极配合,全面防范,在校园内形成了“分是多个岗,合是一张网”的防范格局。遇有学校大型安全检查活动,志愿者们都主动到保卫部门请战,请求分配工作任务,各项任务均能积极、出色的完成。三年来,学生宿舍可防性案件发案率逐年下降,2005、2006、2007年分别较上年下降24%、58%、12%。

  ――开展维稳信息收集工作。在大学生安全志愿者组织成立之初,就将维稳信息搜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保卫部门的不断培训指导,大学生安全志愿者们搜集维稳信息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大学校园是志愿者们朝夕生活的场所,他们对这里的一切最为熟悉,也充分发挥了这一优势,及时发现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或建议,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

(责任编辑 薛丽华)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