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同济大学校党委针对学校“三多”(校区多、人员多、车辆多)实际,采取了四项措施,积极开展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有效地推进了学校平安创建活动,保障了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建立“五个机制”,构建群防群治网络体系。校党委以构建“五个机制”为抓手,加强校园治安防范力量。一是建立会议机制。学校每季度召开一次消防、交通和安全生产专题会议,每学期召开一次全校安全稳定工作会议,每年召开一次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总结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学校治安综合治理总结表彰会,分析治安综合治理形势,部署任务,提出工作要求和措施。二是建立责任机制。学校每年与各基层单位签订安全防范协议,基层单位与所属部门签订安全防范协议,将责任传递到具体单位和个人。三是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学校建立健全了政保工作小组、治保工作小组等组织机构,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工作例会,与责任单位(部门)进行沟通交流,及时解决不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四是建立信息通报机制。信息是做好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工作。学校通过《同济大学安全保卫简报》、《内部信息通报》、《校园治安动态信息》等载体,加强了与各单位(部门)交流与沟通,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五是建立培训工作机制。通过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强化培训等,不断提高校园安保力量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增强防控能力。
――建立“三支队伍”,构筑安全防范工作基层防线。近年来,学校先后组建了大学生义务消防队、大学生社区安全督察队、大学生交通志愿者服务队,数千名学生参与活动。其中大学生义务消防队现有会员200多人,他们制定了活动章程、制作了网站,在“11.9消防日”和日常活动中作出了显著成绩,被评为2006年上海市“精品社团”。由于上述三支队伍积极参与并发挥作用,有效地推进校园安全防范工作,基层的安全防范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采取“四三”措施,加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学校采取了“三证、三栏、三报、三进”措施,推进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三证”就是机动车辆凭学校发的证件进校;外来车辆在校门口换证进校;助动车、电动车和摩托车在校门口领证进校。“三栏”就是在各基层单位建立了“警民联系栏”、“警示栏”和在保卫处内设置了“干部去向公示栏”。 “三报”就是每月一期《安全保卫工作内部通报》、《同济大学安全保卫简报》、《安全保卫情况通报》。“三进”就是安全防范教育进课堂、进宿舍和进工地。通过采取“四三”措施,构筑了从校门到楼门、从楼门到房门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校园安全防控体系。
――发挥保卫队伍主力作用,推进平安校园建设。保卫队伍是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主力军。为了进一步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学校实施了“54321工程”,使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得到持续发展。“54321工程”是学校根据中央和上海市关于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要求,为创建“平安校园”推出的一项工作机制,其中“1”即“一个中心”,就是在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以创建“平安校园”为中心;“2”即“两手抓”,就是在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坚持一手抓校园安全保卫网格化管理,一手抓保卫干部联系部门制度;“3”即“三不”,就是在开展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点,不留空白点;“4”即“四定”,就是在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实行定人、定岗、定点、定责;“5”即“五优”,就是在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推行优化人员组合,优化工作时段,优化工作内容,优化工作形式,优化工作质量机制。由于学校在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采取了上述四项措施,近年来,校园案发率逐年下降,破案率明显提高,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和火灾事故,确保了师生员工和学校财产的安全,维护了学校稳定。学校两次被评为“上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多次被上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评为“文明校园”和“平安单位”。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