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继承和发扬了民主协商、求同存异的优良传统,畅所欲言、共商国是,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和发挥。这是一次取得丰硕成果的大会,是一次民主、求实、团结、奋进的大会!”随着人流有秩序地走出人民大会堂,又一次站在门口的台阶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李延保耳边还回响着刚才贾庆林主席在闭幕式上的讲话。
人一兴奋起来、一忙碌起来,就会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9天前,就在这里,李延保还在为贾庆林主席“探索人民政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途径和方法”的提议而思考;7天前,还是在这里,李延保还在为温家宝总理“2007年使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完成义务教育”的承诺而鼓舞。通向和谐社会的足音还震于心扉,教育优先发展的蓝图还历历在目,一转眼,就到了回到岗位上落实的时间。
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虽然是例会,但李延保还是明显感觉到与以往的不同--更加务实。他把今年的情况概括成“五度”:
社情民意更有广度。失地农民、社保体系、贫困生入学……反映的问题涉及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方方面面,这些来自基层的声音,使这次会议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群众。
建言献策更有深度。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4169件提案,件件情况翔实、建议具体、分析透彻。
大会发言更有力度。解决“三农问题”、反对“台独”分裂……700多份发言材料,谈的都是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体现了和谐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小组讨论更有热度。两年的磨合已经使委员之间慢慢熟悉,忧国忧民的共同理想和来自心灵深处的交流,使思想在撞击中产生火花,平添了讨论的热度。
委员水平更有高度。循环经济、生态环境、宏观调控,委员们视野更宽,站的角度更高。
去年“两会”,“以人为本”为人所共识,在这一理念指引下的“两基”攻坚已使西部教育焕然一新。李延保还记得,为履行民主监督的职责,去年秋天,政协教科文委员会带领委员远赴新疆,厚厚的调研报告催生了今年“两免一补”的范围扩大。
今年“两会”,“和谐社会”成为高频话语,为此理想奠基的教育公平成为教育决策的追求目标。李延保忘不了,为实现参政议政,今年“两会”,100多名教育界委员行使自己神圣的权利,联名提出增加教育投入的建议,相信这一努力将换得“科教兴国”的最终全面落实。
摘自:《中国教育报》 2005年3月13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