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让贫困家庭孩子都能上学读书

代表委员热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教育话题

  “从今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到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使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完成义务教育。”温家宝总理这短短的几句话,两次激起了全国人大代表热烈的掌声。3月5日,人民大会堂,总理报告中提及的教育话题再次成为代表和委员们关注的热点。

切实优先发展教育

  【报告原声】

  (2004年)各级政府加大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支持,中央财政用于这些方面的支出987亿元。

  (2005年)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

  【画外音】

  2004年,中央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全国教育支出增加421.89亿元,增长14.4%。其中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增加43.23亿元,增长15%。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得到落实,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大大增加。除一般性(工资)转移支付、税费改革转移支付中用于教职工工资的资金外,中央财政安排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各类专项资金达到100亿元,比2003年的58亿元增长72%。

  【代表委员热评】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贵港职业学院副院长周桂英:温总理的报告非常振奋人心。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去年中央的行动中我们已经感觉到了,今年的报告让我们感觉到更大的力度。像实现“两免一补”政策,总理甚至都给出了时间表,这个任务是不轻的,但总理的语气却给我们这样一种感觉:教育的优先发展一定能落到实处。教育事业目前还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如果各级政府都能拿出党中央、国务院的力度来,问题就可以解决,困难也会克服。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把教育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到了教育发展中的一些根本性问题,说明政府对下一步的教育重点工作抓得很及时,这一点非常好。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通过各方面政策更充分地体现出来,尤其是在一些具体政策的执行上。今后还需要思考怎样做才能使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再突出一点。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样的表述对未来教育工作的发展更加有利。

大力推进“两免一补”

  【报告原声】

  (2004年)为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2400多万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

  (2005年)从今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到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使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完成义务教育。

  【画外音】

  “两免一补”是国家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为解决落后地区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难的问题而采取的一项措施。中央政府重点做好免费教科书的工作,地方各级政府承担免除贫困学生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职责。2004年,中央财政用于补助免费教科书的支出达11.7亿元,这项政策的实施已经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缓解了当前全国2900万特困群体以及5600多万低收入群体子女上学难的问题。据悉,2005年,中央用于该计划的资金将达28亿元。

  【代表委员热评】

   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西宁市回族中学教师拜秀花:我是青海的代表,过去一年中,党中央、国务院在农村教育,尤其是在牧区贫困生“两免一补”等方面,给了我们很大支持。这一点,西部的老百姓已经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了。今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要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对国定贫困县所有农村孩子实行“两免一补”。听了这些以后,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非常激动。让同在蓝天下的孩子受到公平的教育,这是最好的公平,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实实在在的举措。

  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李延保:我注意到,温家宝总理在谈到农村义务教育,并且很具体地提出实现“两免一补”的目标时,特意加重了语气,全场掌声热烈。我认为,中央的这个决定非常重要,对西部地区2007年实现“两基”目标具有深远的意义。我去年随广东政协去西藏考察农村教育,在一户牧民家里,主人告诉我,虽然家里很穷,但他还是要送女儿去上学,因为上学不仅不用花一分钱,而且每个月还有50元的生活补贴,有了补贴,孩子在学校吃得比在家里还好。在学校既能学到知识,又能长好身体,老百姓当然要送孩子去上学。

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报告原声】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德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画外音】

  2004年,中央先后颁发了两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重要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即中央8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中央16号文件。中央还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以党中央、国务院的名义颁发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在党和国家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

  【代表委员热评】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二中校长乔守玮:以往,德育工作离学生远一些,不太切合实际。去年以来,中央相继出台了8号文件和16号文件,对我们的德育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它更明确地告诉学校和教师,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应该怎么去做。对这两个文件,许多学校都非常重视,也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措施加强德育工作。像我们学校就组织了各种各样的活动,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讨论,也分年级提出了具体的德育目标并加以落实。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赣州市文清实验小学副校长刘艳琼:孩子就是未来。我们的社会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千万别忘了孩子们,尤其是关怀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中央提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非常及时,意义重大。总理报告再次强调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把德育摆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把思想道德教育有机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过程。我们也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为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严格规范招生收费制度

  【报告原声】

  严格规范各类学校招生和收费制度,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和监督。

  【画外音】

  2004年,全国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重点确定为三项: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全国30个省份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正式下发了“一费制”实施办法,并从秋季开学起,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了“一费制”收费办法;严格规范高校收费行为;继续坚持和完善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的“三限”政策。全国治理教育乱收费部际联席会议对部分省市的专项督察结果显示,今年治理教育乱收费重点工作稳步推进,治理成效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全年全国共查处教育违规收费4.75亿元。

  【代表委员热评】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北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阮文忠:学校招生和收费是群众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从广西的情况来看,“一费制”实行以来,大多数学校做得还是比较好的。学校的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收费项目、收费标准都统一、公开、透明。这些措施有效地堵住了漏洞,规范了收费管理,使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大学校长旭日干:学校招生和收费涉及教育的公平问题,处理不好最容易引起老百姓的不满,损害教育形象,因此必须要重视。去年一年,教育部下大力气整治教育乱收费,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我们也要看到,教育乱收费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教育投入不足,学校要生存。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一方面要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学校的行为。与社会上其他单位相比,学校的财务管理相对比较规范,但也存在浪费和违规现象,特别是资金利用率不高,这是今后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摘自:《中国教育报》 2005年3月6日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