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访革命圣地
北京交通大学社会实践团日前奔赴延安,开展了以“追寻革命足迹、传承民族精神、播撒火热青春、实践奉献社会”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北交大学子发出倡议,号召当代大学生继承延安精神,把延安精神带进校园、带入社会,发扬光大。
据了解,实践团共参观了杨家岭革命遗址、枣园革命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宝塔山、瓦窑堡会议遗址、为人民服务讲话台、谢子长烈士陵园、西安事变旧址等10个革命历史遗址,观看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张闻天、谢子长等伟人故居。同时,实践团在杨家岭遗址进行了庄严的党员宣誓,在为人民服务讲话台开展实践团全体成员宣誓活动,在谢子长烈士陵园举行了隆重的悼念活动,向烈士纪念碑敬献了花圈,并向谢子长烈士致献了悼词,表达了实践团成员继承先辈遗志,发扬民族精神的信念和决心。
据介绍,为深入了解农民生活情况、农村发展状况,服务农村,服务农民,实践团深入农村,分成6个调研小组,分别就农村经济古今城乡的差别、红色旅游业给老区经济带来的振兴、延安精神在当今的宣传与继承情况等主题进行了广泛细致的调研,走访了子长县李家岔镇、安定镇、栾家坪乡三个乡镇约30多户人家。通过与当地村镇负责人交谈以及对农民走访,学生们对于陕北农村基层建设有了深入的了解,对当地村民及农村的基本生活情况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获得了大量资料。
追梦巴蜀老区
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部分学生党员,日前带着对革命精神的由衷景仰,带着追忆巴蜀革命圣地,踏寻红色之路的“梦”,抱着“走进革命老区,体验志愿生活,服务西部开发”的愿望,来到了四川革命老区--邛崃市。
在这里,学生党员们走访了革命村--高何镇高兴村,参观了邛崃红军长征纪念馆,采访老红军,聆听当年的革命故事,看到沾满了鲜血的军服和墙上一位位烈士的名单。这些让学生党员们认识到:当代大学生应具备满腔的爱国精神,发自内心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及愿为民族和国家奋斗终身的奉献精神与高昂斗志。
在这里,学生党员们还走访了部分西部志愿者,召开了座谈会。学生党员们感到每一位志愿者都为自己能参加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而感到自豪;都为自己能融入西部大开发浪潮,为西部的崛起贡献自己绵薄之力而感到无比荣耀。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党员们真真切切地体验到了大学生西部志愿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感受到了他们讲奉献、求发展、作贡献的精神世界;看到了西部欠发达地区人民的生活状况,感知了西部的真实民情和淳朴民风;同时也被西部悠久的历史和渊源的文化所感染。实践队队长郭海萍激动地说:“听了这些志愿者的故事,我深深地被他们心怀天下的远大胸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所感动,毕业后我也要参加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做一名光荣的西部志愿者!”
点评:红色旅游实践服务团
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与红色旅游有机结合,充分发挥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优势,是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学生们围绕旅游规划、旅游产业开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服务,并组织文艺演出队在革命老区巡回演出,活跃了当地人民的文化生活。
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鲜活、生动的形式,“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让思政教育“活”起来,让大学生们在生动的现实生活中锻炼自己、教育自己、完善自己。大学生并不是对思想政治没兴趣,也不是没有理想、没有信念,他们需要的是正确的引导。大学生红色之旅参观服务团引导大学生自觉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在服务老区经济建设的同时,有助于学子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摘自:《中国教育报》 2005年8月6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