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愿意到基层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大学生比去年增加近30%

新疆高校毕业生就业趋理性

  “看来,要完成领导布置的选题很难了。”在日前举办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春季人才交流会上,乌鲁木齐一家电视台的记者小李扛着摄像机有些无奈地对记者说。原来,小李的领导给他布置了一个新闻选题,呼吁大学毕业生降低就业期望值。“采访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都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并不高,愿意去基层、愿意去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小李说:“毕业生们的回答出乎意料的一致。”

  新疆农业大学应届毕业生朱小华告诉记者,在选择工作时,她更看重岗位是否适合自己,至于这家单位是否是国有单位或非公有制单位并不重要。她说,她的观点可以代表她同学的观点。“大家都希望先找到一份工作,大学都毕业了,总不能靠父母养活吧。”朱小华说,她原本希望能在乌鲁木齐找份工作,但现在她已经改变了想法,希望能到周边的县里找份工作。

  新疆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杰说,毕业生选择工作更加实际,不少学农、水利、林、牧的毕业生在求职时更多的是考虑能否发挥自己的所学。因此,愿意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与过去相比,有了大幅增加。张杰认为,毕业生就业期望值的降低,有利于基层招到急需的人才,也有利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自治区人事厅大学生就业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大学生就业期望值的降低与就业形势有很大关系,同时,随着招聘单位数量中基层和民营单位、私营单位的逐年增多,用人需求的增加,让大学毕业生更加理性就业。

  2006年自治区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到南疆4个边远艰苦地州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比上年有了明显提高,而自治区人事和教育部门今年的初步调查显示,愿意到基层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近30%。有关专家认为,这个数据反映出大学生就业更加趋向于理性,有关部门应不断加强引导,为毕业生就业提供良好的服务,让愿意到基层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毕业生顺利就业。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7年4月3日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