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地震灾区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的要求,江苏省教育厅按照“优先安排、重点推荐、保障上岗”的原则,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不仅确保在江苏就读的灾区生源毕业生顺利就业,还为对口援助的四川绵竹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受到来自地震灾区毕业生的一致好评。
一是迅速落实工作要求制定工作方案。教育部对口支援地震灾区工作视频会议结束后,省教育厅主要负责同志立即召集相关处室、单位负责人会议,专题研究制定对口支援四川汶川地震灾区高校毕业生工作,明确任务,责任到人,确保灾区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落实到位。
二是及时摸清人员底数找准就业帮扶方向。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在第一时间联系各高校,统计汇总灾区毕业生基本情况,明确专人负责与每一位毕业生逐一核实,确保信息准确。据统计,江苏省2008届灾区毕业生共有782人,截至2008年7月高校放假前,有570人已就业并已办理了派遣手续(含灵活就业),17人出国,11人升学,4人自主创业,122人处于待就业状态,其余58人未能按时毕业。待就业的122人中,有110人因为准备继续考研、希望回原籍就业或由于个人原因暂不就业而处于待就业状态;12人有意向在江苏就业。江苏省教育厅为此采取重点帮扶措施,一是为有意向在江苏就业的灾区毕业生做好就业推荐服务工作;二是为出国、自主创业以及赴京沪等地区就业的灾区毕业生提供免费的户档托管等保障服务;三是为灾区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招聘需求信息。
三是广泛征集用人单位着力做好推荐与信息服务工作。通过“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开辟网上招聘专区,搭建灾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信息交流平台;通过苏州、常州、徐州等地的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征集辖区内有招聘灾区毕业生需求的用人单位;通过《扬子晚报》、《现代快报》等有关媒体发布尚未就业的灾区毕业生求职信息、倡议书等,倡议广大用人单位献爱心,接收灾区毕业生;省教育厅还派员登门走访苏宁集团、江苏真维斯服饰有限公司等数家在抗震救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用人单位,上门推荐灾区毕业生。目前,已有10多家用人单位直接与省教育厅联系表示愿意接收灾区毕业生,甚至指名招聘部分灾区毕业生。同时,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中心还征集到21家用人单位的447个岗位需求信息,及时提供给四川省教育厅,圆满完成了教育部下达的任务。
四是主动特事特办提供更为便捷的就业服务。对于暂未就业并愿意将户档关系、党组织关系托管在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灾区毕业生,该中心开辟“绿色通道”,专门为其办理相关业务,并免收一切费用;对于灾区毕业生的择业期限和改派期限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延长。目前已有31名灾区毕业生落户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其中21人已出国或赴京沪等地区就业。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