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点燃智慧的火花——记全国优秀教师黄林

2004-09-07收藏

  黄林,男,浙江省新昌中学创造力开发研究所所长、高级教师,汉族,党员,36岁,教龄16年。2004年全国模范教师候选人,1998年全国优秀教师。

    简要事迹:从教16年来一直在学校担任劳技教师兼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潜心研究劳技教育和创造教育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多次开公开课、观摩课和示范课,接待全国各地参观团6000多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已有235项学生发明作品在全省性发明比赛中获奖,4件学生作品在国际发明比赛中获奖,其中全国级金奖13项次,有19项作品获得国家专利,学校因此被评为“全国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完成省级科研课题两项,获得省普教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撰写教材十余万字,有30多篇论文发表或获奖。

  架着一副眼镜,带着温文尔雅的儒生气质,这是初见黄林留下的印象。然而正是这样一位既平实而又普通的中学教师,凭着他那满脑子的神思奇想,凭着他那股钻劲,硬是让他教的孩子走出山城,走向全国,甚至迈向了世界。他和他的同事们创造了一连串令人惊叹的数据:获省级以上发明奖235项次,全国级发明奖53项次(其中全国级金奖13项次),国际级发明奖4项,其中有19项已获得了国家专利......他,就是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新昌中学劳技教师黄林。

播下发明的种子

  “黄老师上课很会出点子”,他的学生这么说,第一堂劳技课,新生们急切地等着新老师的“开场白”,而黄林却像变戏法似的在讲台上摆出一件件“小东西”。他让学生们仔细观察,然后一一介绍它们的名称、用途:方便而又省力的板栗脱壳机,带打气筒的自行车,高架窗帘升降装置......当学生们对一件件作品惊叹不已时,黄林告诉大家,这些作品出自我们自己学校的学生之手。他还请来了这些发明者作了现场演示和经验介绍,当新生们看到自己所敬佩和羡慕的“发明家”原来就在自己身边时,一下子就消除了对发明的神秘感并激发起强烈的创新欲望。黄林借机鼓励学生:发明并非少数天才、神童的专利,只要做个有心人,多观察,多动脑,发明就在我们身边。“黄老师从不规定我们该怎么做,而我们听了他的课,总是不知不觉地想要动手去做。”确实,黄林很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当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设想或方案时,他往往不是直接肯定或否定,而是点到为止,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解决。高三的一位学生说:“作品成功后,回过头去想想,如果黄老师每一步都‘手把手’地教我们,那我们只能停留在模仿上,而谈不上创造了。正是他的‘放手’,才培养了我们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贾利港家在新昌最偏远的贫困山区,他从小搓玉米常搓得双手鲜血淋漓。小贾说:“我的爷爷、爸爸都没有想改变这种搓法,是黄老师鼓励我‘异想天开’去搞发明。”他发明的简易玉米脱粒机获得了全国发明展银牌奖。

  黄林还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一次他拿了一把纸扇问学生,它有什么功能(要求思维流畅、敏捷、独特)。学生们列举了很多常见的用途:当风扇,遮太阳,打蚊子、演员道具......黄林鼓励他们不要困于成见,打开思路,大胆想象,于是学生们活跃起来:当枪靶子,作武器,当柴烧,角度等分器......学生们竟举出了三十多种用途,学生的思路大大开阔了。

耕耘在发明园地

  工作起来,黄林有一股韧劲,不成功,决不放弃。他和学生李柏青共同研制一种新颖的密度仪,使它既可测液体密度又可测固体的密度。每到课外活动时问和星期天、节假日,学校劳技操作室,总能看到师生俩忙碌的身影。一个月后,他们设计好了制作方案,于是马上着手动工,他们准备了各种器材,可是还缺少一种合适的弹簧。黄林为此跑遍了新昌所有的弹簧厂,可是数量太少,厂家不肯生产;后来,总算找到了嵊州的一家弹簧厂,愿意提供帮助。然而,千辛万苦装配起来的密度仪一经试验,便立即显示出了它的不足:操作很不方便。于是,师生俩又钻进了实验室苦心钻研,决定改用压簧的形式,然而弹簧固有的摩擦总使测量有较大的误差。于是他们又继续进行试验,一次次的失败、挫折使李柏青退缩了。黄林也因过于疲劳,嘴里长满了疮,还经常鼻子出血,但他还是强撑着,并且不时给自己打气:不要气馁,坚持到底。黄老师的鼓励和那份执著,打动了李柏青,使他重新鼓起了勇气。就这样,经过无数次的尝试、改进,终于,一架读数准确、外形美观的新颖密度仪制作成功了!李柏青同学也因此获得了浙江省青少年英才奖。

  黄林就是这样一头扎进去搞发明,与学生共渡难关。新型环剥刀、残疾人方便拐杖、DNA复制演示仪、康复轮椅等等,哪一项发明没有凝聚着他的心血?哪一项发明后面没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他的学生大多来自山区,经济上的拮据,使学生无法从事更多的实验。是黄林无数次从家里拿来自己的东西,无数次默默地掏自己的腰包,尽管他也只有微薄收入,家里并不宽裕......但他说:“当学生有新思路,急需材料时,自己也急着想早日看到他的作品,哪能坐视不管呢?”

  “今天,我没时间。”这是黄林的朋友、妻子常听黄林说的一句话。在黄林的日历上,很少有休息的日子。“他工作起来没日没夜,好几次,我都担心他出了什么事,赶到学校去看,他却躲在劳技操作室里。”妻子略带抱怨地说。确实,这是常有的事。就在黄林结婚的前几天,家人、朋友都忙着为他们张罗婚事,而黄林这位“准新郎”,却奋战在劳技操作室里。是的,为了学生的需要,黄林可以放弃任何一个节假日。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暑假他冒着酷热带学生去参观科技展览,参观工厂科技成果,参观农村现代科技园区;为增加学生锻炼和实践的机会,他又东奔西跑联系企业单位,让学生们去考察学习。属于黄林私人的时间实在是少而又少,他每次出差在车上的时间,成了他独立思考的最好时机。他说,那个时候,他就可以静下心来想作品的哪些地方还可改进完善,学生最近提出的新课题是否可行,下一步工作如何开展......不少成功的设计方案,最初还是在车上诞生的,一旦一个新的思路像火花一样从脑子跳出来,他就会激动不已,马上把它记在本子上惟恐这稍纵即逝的灵感溜走。

结下了累累硕果

  黄林总是闲不住。为了发挥新昌中学在劳技创作方面的龙头和榜样作用,推动整个新昌山城中小学走上发明创造的特色路子,黄林又开始了新的工作:组织“浙江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创造发明培训班”,辅导其他学校的劳技教师。在新昌中学的影响下,新昌县青少年创造发明活动得到了蓬勃开展,新昌城关中学、青年路小学、儒岙中学等大批学校的创造发明作品在全国级比赛中频频亮相。另外,黄林还会同学校组织了多项全国性、全省性的大型科技活动,如“全国青少年劳技教育发明创造专业委员代表大会”、“浙江省青少年发明创造夏令营”、“第18届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大型活动,推动了青少年创造发明活动的蓬勃开展。新昌中学创造发明成就引起了教育界、科技界、新闻界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特为此做了专题节目。这些,无不凝聚着黄林的心血。

  黄林的弟子――从新昌中学走出来的“发明家”,如今又将发明的种子撒播到了大江南北。毕业生吕越斌、梁华东、竺树铭在校时都是新昌中学发明协会会员,都有作品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他们分别考上浙江工业大学、绍兴文理学院、兰州大学后,在各自学校又组建了发明协会,成了那里创造发明的带头人。考入四川联合大学的梁伟民研制出治疗肾盂肾炎的新药,正在争取将这一发明成果尽快推向社会。在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读研究生的何臻峰在新昌中学学习期间酷爱小发明、小创造,目前在浙江大学参与863计划宇宙机器人手臂项目的开发。高溢到农村奶妈家作客见到阉鸡,用黄老师的联想法,从鸡想到兔,就动手进行“长毛兔去热试验”,使“中国长毛兔之乡”的新昌数十万头公兔的平均产毛量提高7%左右。发明协会会员丁郁祥参军后,继续利用业余时问搞小创造,多次获部队嘉奖,《解放军报》曾以“怀着发明梦而来”和“军营战士丁郁祥又获殊荣”为题对他的事迹进行专题报道。一位来自镜屏贫困山区的学生毕业回乡后,利用学校劳技课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并稼接培育了4000棵板栗树苗,2万株桑树苗,日子过得红火,还带领了那里的一方乡亲共同致富。

  黄林说:“得奖不是唯一目的。学生在校三年,要尽可能多地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指导学生获奖好比是给学生猎物,但如果给学生一支猎枪,并教会其用枪的方法,那他们就能一辈子受益。”

  由于贡献突出,黄林先后被评为绍兴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浙江省教坛新秀、全国优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全国优秀教师、“英特尔”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在搞创造发明的同时,黄林还不断充实自己,阅读大量的专业著作,撰写学术论文。为主编写的《青少年发明创造简明教程》被许多学校定为教科书,并参与了其它五本专著的编撰工作。完成了两项省级科研课题,《创造发明教育与学生智能开发》获省普教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作为第二完成人参与的《新昌中学劳技教育和创造教育有机结合的实践与研究》教学成果于 1998年11月1日通过了国家级鉴定,鉴定组组长、中央教科所所长阎立钦等专家一致认为:新昌中学这一研究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此课题获浙江省首届基础教育成果奖一等奖。另有30多篇论文在省级及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面对成功,黄林头脑显得十分清醒:“科技变革日新月异,发明创造任重而道远,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我要走的路还很长。”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