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建平
各位领导、同志们、同学们:
我叫阮建平,是湖北宜昌当阳市的一个普通农民。
我是郑琦老师的学生。在我小学到初中9年学生生活中,郑老师只教过我3年小学。然而在以后的日子里,郑老师始终关爱着我,指导和帮助着我。可以说,郑老师就是我人生的引路人。
1996年,我因1分之差中考落榜,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今后去做什么好呢?去复读,精神压力大,没有把握;外出打工,一无门路,二无技术。我感到无路可走,十分苦闷,整天把自己关在屋里睡大觉。
我落榜的事不知怎么传到郑老师那里。一天下午,郑老师来到我家,望着他慈父般的眼神,我鼻子一酸,眼泪流了下来。
郑老师给我擦掉眼泪,动情地说:“别这样,谁说中考落榜了就没有希望?人,只要有志向,就可以走出一条路来!”
郑老师苦口婆心地开导,使我从苦闷中抬起头来。临别时,他指着我屋后那片山坡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你屋后这么好一片山地,怎么不开发出来种果树呢?”
说到我屋后那40多亩山地,荆棘丛生,茅草遍地,黑森森的一片,鸡和狗都从不往里钻,开发它,还不把人累个半死?郑老师见我有畏难情绪,又说:“愚公移山的故事你听过吧?你一个小青年,年轻体壮的,怕什么?把这片山地承包下来,一年开发一点,两三年,你屋后就变成花果山了。”
送别了郑老师,我连夜把砍刀磨得锋快。第二天一大早,我就上了山。没想到郑老师也赶来了,他说:“今天星期六,没事,我来陪你。”
砍了几分地,手上就打满了血泡。第二天,浑身疼得像散了架,我真不想干了。没想到,这一天清早,郑老师又骑着自行车赶来了。看着已经50多岁的郑老师,我什么话都不好说。
两亩五分山地终于开发出来了。可栽什么果树呢?
正在我犯难的时候,郑老师告诉我,凤凰山果树综合开发基地栽培的金水柑是有名的优良品种,他约我去看看。我用摩托车驮上郑老师,正要出门,郑老师说:“不忙,把水带上。”我说:“到路上去买,一瓶矿泉水才两块钱。”郑老师说:“把钱省着,两块钱可以多买好几棵树苗。”我又是感动又是惭愧,郑老师是让我把每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啊!
经过实地考察,栽金水柑的事定下来了。可是怎样栽培,我心里一点底也没有。就在这时,郑老师给我送来了《农村百事通》、《果农之友》几本杂志,说是特地为我订的,我给他钱,他硬是不要,说等到以后吃我的果子。打那以后,我就请郑老师代订有关杂志。有一次,他冒着大雨,推着自行车,把杂志送到我家。我一看,除了用塑料袋紧紧包裹的杂志没打湿外,他衣裳湿透,浑身是泥。我双手接过杂志,心里热乎乎的,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我照着书上的知识去实践。有些技术,比如果树的剪枝、拉条,书上写了,但面对满树枝条,我却不知从何下手。又是郑老师到市里给我请来一个农艺师作示范,手把手地教。
2000年金秋,我栽培的金水柑挂果了,当年就收了500多公斤,心里非常高兴。这些果实,都浸透了郑老师的心血啊!于是,我摘了些金水柑给郑老师送去。郑老师拿起一个果子,左看看右瞧瞧,掰开来尝了两瓣,笑眯眯地说:“行啊你!可你还不能停步,要扩大规模,要把附近的农户都带动起来。”
真没想到他考虑得这么深远, 他是要我更上一层楼啊!
那天,他留我吃饭,与我进行了一次长谈。他要我用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说:“我为入党已追求了16年!咱师生俩就一起努力吧!”
从郑老师家里回来,我想了很多很多。他自己不是党员,却动员他的学生和他一道向党组织靠拢,这,使我非常感动。是啊!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农村青年,就应该充满理想,大有作为。
后来,郑老师特地给我送来《党章》和几本相关读物,让我学习,还和我交流学习体会,使我进一步提高了对党的认识,坚定了入党的信念。不久,我郑重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打那以后,我积极努力,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我没有辜负郑老师的期望,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把屋后40多亩荒山,全部开发成果园,栽上了金水柑、关公李、胡柚、寿桃,还建了6亩多苗圃,培育桃、李、杏、梨优良果苗10万多株。昔日的荒山坡,真的成了花果山。我每年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我家已经建起一幢200多平方米的楼房,全家生活富足美满。
我富了,但我不能满足一家富,应该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在我的带动下,全村农民已开发出1000多亩果园。我家果园还成了镇技术站的教学示范基地。我为果农传授技术、提供信息、联系销售,一分钱的报酬都不要,我帮扶的农民,不少已经富起来了,仅果树收入一项,平均每户就增加1万元以上!
2003年7月1日,面对庄严的党旗,我含着眼泪,举起了右手,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那一年,我还不满22岁!
在我的家乡,男青年结婚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就说我自己,曾先后谈过几个女朋友,后来都没有成功。2004年春天,郑老师知道了这个情况,又找上门来,为我介绍了一个叫朱灵芝的姑娘。灵芝是郑老师那个村的,我俩的情况他知根知底,由他亲自当红娘,我俩的事一说即合。
举行婚礼的头一天,郑老师上门帮助张罗,大红“喜”字往哪里贴,鲜花该怎样摆,点点滴滴,他都安排得十分周到。第二天,新娘接进门,在酒席上,我同新娘子恭恭敬敬地给郑老师敬酒,不知怎地,我的眼眶湿润了,我想到了很多很多。
郑老师与我非亲非故,我落榜回村,今后的路怎么走,他完全可以不管,然而,正是在这个关头,他不仅给我指明方向,还亲手把我扶上马,一路相伴;当我在种植业上有了可喜的开端,是他及时地从思想上开导我,启迪我,给我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使我成长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在我的婚姻大事上,又是他亲自当红娘,使我拥有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我明白,郑老师所做的一切,不仅是对学生的今天负责,更是对学生的未来负责。郑老师是要让我成为有用之材,是要我带动更多的农村青年成为有用之材。是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有文化、有知识的青年是大有作为的。
我还年轻,人生的路还很长。我要像郑老师那样,做一个充满爱心、自强不息的人,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