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人民网视频访谈。2003年12月23日,相信是令人难忘的,地处重庆市开县高桥镇小阳村境内的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罗家16号气井突发特大井喷事故,灾区学校的500多名教师克服重重困难,精心组织、带领灾区9所中小学的3420名寄宿学生,成功实现紧急疏散和安全转移。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就是重庆市开县抢险救灾、保护学生优秀教师群体事迹报告团成员姜伯成、傅六云、周兴华、陈善知、谭海英。
【姜伯成】:感谢各位网友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
【傅六云】:我是开县中学的总支副书记、工会主席傅六云,感谢大家!
【周兴华】:我是开县复兴中学的学生,我叫周兴华,今天很荣幸能够来到人民网做客。
【陈善知】:我是开县高桥镇初中教学的老师陈善知,感谢你们对我们的鼓舞和支持。
【谭海英】:我是来自开县临江中学的学生,我叫谭海英。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主持人]:再次欢迎各位!今天我想在这样一个场合,我们首先不得不回顾一下当时那一段最难忘的经历,相信这一天是每个人都刻骨铭心的一天。姜伯成,我想请问您,作为开县的教委主任,亲自主持两次这样大转移,应该说带领开县教师这样优秀的群体,用“一切为了学生”这样的师德来工作,开县平时是否有对教师的师德、师风的教育,因为这样突发事件来临的时候,我们的优秀教师付出这样的行动不是一件很突然的事情。
【姜伯成】:很多新闻界的朋友都在向我们问这样的问题。开县在2003年12月23日,经历了井喷,这次井喷是一场特大灾难,造成243条生命损失。洪灾是去年9月4日爆发的,这次洪灾是我们开县200多年以来的一次特大洪灾,在开县历史上,我们大家都没有看过这么大的洪水。用一个概念来说这次洪灾的水位,大家都清楚三峡水位是175米,这次洪灾水位在172米,我们的水位仅仅比三峡的水位低三米。当时我们整个县城处在一片汪洋之中,受灾非常严重。而且两次受灾不到一年的时间,开县的1万多名教职工可以说经历了两次大考验,在这次考验当中,我们的老师们,首先想到的是学生的生命安全,在灾难爆发的时候他们首先保护的是受灾的学生。所以说,无论是井喷,当时灾区有9所中小学,在校学生有3000多名,洪水来临的时候我们先后有168所学校受灾,有9000多名学生围困,但是最后经过我们全系统包括教委、机关干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干部,和我们的老师们一起团结奋战、齐心协力,保证在校学生没有一人失踪、没有一人死亡、也没有一人受伤,真正做到了视学生的生命高于一切,我们的党员、干部、老师,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也是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们不但要把学生带到安全的地方去,还要让我们的学生到安全的地方之后有吃、有喝、有住,使我们的家长真正放心。
很多家长说:学校里是最安全的地方,最能保护我们的学生和老师。有一些朋友问,你们的老师为什么能在关键时刻这么做?因为我们的老师的素质方面看,最近几年以来,我们把教师的师德建设、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始终摆在教师队伍建设当中的首位。我们认为,办好教育,要让人民群众满意,首先要有一支人民群众满意的教师队伍,而师德是教师队伍最关键的素质。我们这几年首先抓教育,就是要让我们老师从心底热爱我们教师这个职业,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我们的老师还不仅仅把教师作为一个职业(如果仅仅作为职业的话,只要我上完课,我就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工资了),而是要让他们把教师作为一项事业来做。当一个人把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做的时候,他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就倾注进去了。我们在进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时候,就注重教师对职业的,树立事业责任感觉的教师,让我们的老师更加热爱教师这份工作,真正是全身心的投入这份工作当中。我认为,我们的教育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是有一个关键的作用。
第三,我们要强化老师的责任。我们知道家长把学生交给学生,第一需要是学生的安全。所以,我们把安全工作也摆在了学校工作的非常突出的位置,尤其是要让我们的学校领导和老师始终要意识到学生在学校的安全是第一位的。那么,我们就很注重强化学校领导和老师在确保学生的安全方面的责任。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层层落实,我们把安全责任落实到老师,我们每一个老师都意识到这个责任。
第四,我们用榜样的例子教育老师。这几年我们建设了一万多人的教师队伍,其中有一些是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可以说是德高望重,在县里面大家都非常敬佩他们。最近几年我们组织了师德报告会,把这些老师请来做师德报告。特大井喷事故发生以后,我们组织了大型的师德报告会,让所有的老师聆听报告,让身边优秀的教师现身说法,学习要有榜样。
另一方面,对那些师德有问题的老师,我们坚决不手软,坚决予以处理。所以说,我们从各个方面抓师德建设。让老师首先从心底里热爱这份职业,把教育作为事业来做,强化他们的责任心。同时,我们注重对老师的爱心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子女、为自己的弟子,倾注爱心,让老师拥有责任感、拥有爱心。同时,我们启动了一些机制,让老师自觉强化“学生的生命高于一切”的意识。因此,在大灾难到来之时,老师就可以自觉的舍小家顾大家,为了学生很多人不顾家人和亲人,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到抢险救灾、保护学生生命的过程中,才有这样满意的结果。
当时想到的就是学生,哪里最危难就首先选择去哪里
[主持人]:谢谢您的介绍。接下来这个问题,我想请问开县中学党总支副书记傅六云,我知道开县中学的老师都在奋不顾身保护灾难当中的学生。灾难有时候是一面镜子,更是一面试金石,包括您在内的开县中学党支部,包括教师群体,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是如何抗击洪水、保护学生的,请您来介绍一下。
【傅六云】:从我亲身经历这件事情来看,从整个过程来看,一个班子或者是一个党员,都在这一次灾难的面前表现了一种无私、无畏、奉献的精神。我当天晚上3点赶到了学校,到晚上10点多钟时间我一直在学校,通过我的亲眼所见,和老师们一起救灾,我在这个过程当中看到我们的老师在学生的生命遭遇危险的时候,他们是怎样的奋不顾身,用自己的行动去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
首先,作为一个班子来讲,我们的主要负责人,我们的书记首先选择了最危险的地方--女生宿舍。当时,在我们学校男生宿舍和女生宿舍都被淹了,他为什么选择女生宿舍?因为男生宿舍是新建的,基础比较好,不容易垮,而女生宿舍是70年代修建的,所以我们非常担心女生宿舍会垮掉。而我们学校外面就是一条大河,学校的围墙垮了,如果这107名女生所在的这座楼房一旦垮掉,可以说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我们的领导首先就选择了去女生宿舍救灾,和女生们在一起。所以,他自己说,“在危难的时候我要和你们在一起,尽管有危险”。
那么作为我们的党员来讲,可以说在这次洪灾当中,有很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具体的人就比较多了,我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像我们的理科支部委员李海滨老师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他从早上3点多钟到下午7点多钟这一段时间,几乎可以说全部在洪水当中,传递消息、运送食品和水,他基本上是没有出去过,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人物。另外,还有大家没有提到的女老师,她今年40多岁了,为了找一只船,当时整个街道都被洪水变成了洪流,她穿越的几条接到找到一只橡皮艇,往学校里面拖,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从外面往学校赶,外面的水往学校送,把外面的饼干往学校里面运,可以说是几十名、上百名的教师、领导和党员,他们根本没有考虑到自己有什么样的危险,他们当时想到的就是学生。
那么这一次灾难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考验,学生撤出去以后怎么办的问题,当时开县因为整个县被淹了,学校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吃饭了。那么,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党员,就把这些学生分送到各个班,在他们家里吃和住,一直到能够复课。
为什么在我们教师当中,领导、党员可以表现无畏的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可以说与我们长期教育思想是分不开的。以前我们的教育思想还谈到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一个老话题“你既然选择的教师这个职业,那么你就要守得住清贫”,这是以前的一个老话题,也是我们经常学校里面提到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思想的不断变化,教育观点的不断转变,很显然这个问题上了更高的层次。所以,我们在学校的教育里面我们就提出来“一切为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这句话,把人本思想贯彻到这一个理念当中去,来推动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刚才姜伯成主任也提到了这个问题。实际上,我们在讲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前两年展开的“关于职业和事业的关系”的讨论。另外,我们教书和艺术家的问题,因为以前一种说法“教书匠”,“教书匠”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中性的词,然我们就讨论教育来讲不仅仅教书,应该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家”,要向这个方向发展,所以我们提出学生高于一切。这几年,除了我们学生的党组织以外,学校的团委、政教处做了大量的工作、家长、学生形成教育的合力。我们的老师当中,他们可以表现出来这种精神、行为,不是一时的,而是长期的形成的一种结果。如果说,要在这一次做了什么,我跟教师一起、党员、领导一起,做了一些事,但是从我内心来讲,我是非常高兴的看到或者我赞扬我们的老师是最好的。
学生跟我们的关系真的是很近,可以说他们的成长、生命已经融入到了我们自己的事业、工作,乃至于生命之中
[主持人]:我相信我们所有的网友都会同意您对老师的评价,在这两次的事故当中,我们的开县老师都是最优秀的老师,他们的行为让我们感动、敬佩。今天在座的有一位是重庆开县高桥镇老师陈善知老师。我想请问您,我们高桥中学是离事件现场一个最近的学校,您可以说在现场亲眼目睹了您和您的同事保护同学的壮举。我想知道很多的老师或者家人都住在本地,但他们没有首先想到保护自己的家人,而是把学生放在了第一位。我想问一下您有没有后悔、害怕过?
【陈善知】:这个问题不是第一个人、第一次我问我,好多人都问过我,我做这个报告的题目可以说已经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因为我们是人民教师,这不是一句空话,我们学校绝大多数的老师都是本地人,自己的家人与此同时也受到了灾难的威胁。也许人们不理解,可能觉得我们缺乏人情味,怎么可以抛下自己的父母、子女,没有去照顾他们。其实,在开始的时候,可以说我们没有犹豫,首先想到就是自己的学生。我们的家长们,从把学生送到我们学校的第一天起,可以说我们的学生就与我们朝夕相处,最多只有周五、周六两天时间回家,而其余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吃、住、学习。学生跟我们的关系真的是很近,可以说他们的成长、生命,真的已经融入到了我们自己的事业、工作,乃至于我们生命之中。家人面临着危险,我们身边的几十个学生、上千个学生他们生命同样面临着灾难的危险,我们能够抛下他们吗?真的当时没有一丝一毫的由于,首先想到的就是学生的生命。
说到这儿,其实有很多感人的事情就是我们邓校长的老父亲离学校最近的,当时幸亏有亲戚帮助才免遭一劫,他的年龄很大了。在我们报告当中没有提到过的张一民老师,他岳父离井场很近,当时在最忙乱的时候,组织学生转移,在路途当中用手机给他的岳父打了一个电话,他岳父一个人在家里住,当时那个老人非常的固执,就是不肯走,他说“有什么?我自己走能走多远?我这把老骨头死了就死了吧。”就不肯走。我们张老师急得没有办法,但是他不能离开学生。所以,后来他打了几次电话,催促岳父要走,他岳父就是没有走,后来邻居强行带出来,那个时候他眼睛红肿得看不见了,最后还是县里面的救护人员把他送到人民医院救过了,当时以为他的眼睛是不是瞎了,担心不得了,但是张老师没有离开过工作岗位。所以,我们老师那份尽职尽责、对学生那种高度的责任感,真得让我感动,我们的老师真得是尽职尽责的好老师。
当然,首先是因为我们的主管部门对学校的安全工作一直抓得很紧、很细,我们学校把安全工作可以说是周会都在讲,学生集中的时候也在讲,各方面的工作抓得很细,还有我们学校设立一个安全应急预案,因为我们的学校离井喷的出事地点不到500米,我们在20分钟之内,虽然情况十分紧急,但是我们非常有秩序组织学生转移的。在转移的时候,就提出转移的总原则是“老师在、学生在”,不管发生什么事,都必须跟学生在一起。所以,我们能够在那场大事故当中,我们的人有243位亲人丧失了生命。但是,没有一个学生伤亡。让我感慨很深的是经过七天八夜的转移之后返校复课,同样经历几天生死经历的学生和家长,大家没有看见真得很感人。因为,那些家长们,他自己也经历了这次可怕的灾难,自己也身历了生死劫难,好牵挂自己的孩子,这么多天看见自己的孩子好好的,他们真得很高兴、很欣慰,激动得热泪盈眶,拉着我们老师的手说不完的感激话,我觉得我们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主持人]:谢谢陈善知老师,就像我们网友说的,再次让我们感动。在这里,让我们再一次向这些朴实无华的老师表示感谢。我知道,您的同事也就是开县高桥镇谭世明老师第一个给学校打了报警电话,而且用手机通知了8户居民转移,但是他的父母、奶奶以及4个堂弟、堂妹,都没有转移,最后他自己也牺牲了。今天,谭世明妹妹谭海英也来到了强国论坛,让她跟我们打一声招呼好吗?
在恐怖的阴影中,是老师给了我们力量、信心,我们才能顺利逃离危险
【谭海英】:大家好!
[主持人]:现在过得好吗?
【谭海英】:现在一切都好,生活基本上过得很好,各级政府、领导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是他们给了我力量,使我有信心再一次生活起来。
[主持人]:我想当初事情发生的时候你也是在学校吧,你当初跟着谁转移的?
【谭海英】:我跟着学校一起转移的,我们成功地逃离了危险。
[主持人]:这个事情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了,海英,你现在想想当时的事有没有害怕?
【谭海英】:当时每个同学都很害怕,我当时也很害怕,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
[主持人]:你们的老师怎么教你们的?
【谭海英】:在恐怖的阴影中,是老师给了我们力量、信心,我们才能顺利逃离危险。在这里,我要感谢谢老师们帮助我们逃离了危险。是他们给了我们的力量,使我和同学们在困难当中一点不慌,很镇静。
[主持人]:海英谈到了几次“力量”这个词,我想在这种时刻,我们老师的确对学生来讲起到一个最关键的作用,他们对学生来说可能就是一个镇定剂、安心丸。我想我们的学生最终都能像谭海英一样,能够安全出险。今天我们这儿还有一位复兴初中的学生,就是周兴华,跟大家打声招呼吧。
当时我们不太着急,看到老师到寝室一个一个地来叫我们,当时我们还觉得挺好玩的
【周兴华】:大家好!
[主持人]:我看复兴初中也是处于两条河的交汇处,在洪灾来临的时候应该是最危险的地方,当时有300多名住校生被困在学校里面,你也是在住校生吗?
【周兴华】:我当时也是住在学校里面。
[主持人]:当时洪水来临的时候,你们害怕吗?
【周兴华】:我们当时不太害怕,因为我们学校地处两条河的中心,只要一发水,多多少少都有一点水灌到学校里面来。当时我们不太着急,看到老师到寝室一个一个地来叫我们,当时我们还觉得挺好玩的。
[主持人]:后来呢?
【周兴华】:水涨得非常快,因为水势很急,寝室都不能再待了,只能转移到教学楼去。没过多久,宿舍楼第一层全淹没了,上面没有吃的,身上的衣服在转移的时候也都湿了。大家在一个屋子里面都不说话,最后有一个人哭了,因为被气氛感染了,大家都哭了。后来看到大家都哭了,才感到当时的情况很可怕。
[主持人]:后来是不是大家全部脱险了?
【周兴华】:是的,开始有一些家长扎了一些小木筏把大家都接走了,后来我们有一个校长也用船分批接走了一些学生。但是,水退以后,船只无法再来了,学校还有96名同学,我们当时都很急,因为当时还在下雨,不知道情况到底怎样?同学们之间就说水库可能会爆吧,大家心里都非常害怕。这时我们班里面的刘吉学老师来到学校,我们当时的心情又惊又喜,下大雨那天刘老师已经回家了,他家里住县城,他得知学校遇到洪水以后,就翻山游泳过来,我们当时想不到会老师那么狼狈的样子出现在我们眼前,他平时都是仪表堂堂的,当时的狼狈样和落汤鸡没有什么区别了。
我们平时把安全工作抓个人落实,关键时刻才能具体体现出来
[主持人]:值得庆幸的是,两次灾难当中我们的老师和学生都可以得到安全的转移,现在我们很多的网友在访谈当中陆续进入论坛,我想替他们再一次对你们表示感谢。有一些网友说“向这些朴实无华的英雄致敬,你们是我们国家真正的脊梁”。姜主任,我想再问您一个问题,我们开县在短短的时间里面经历两次灾难,我们在两次事件当中都可以成功地转移,不知道开县平时是不是有灾难教育。这种教育是什么时候建立起来的?如何才能在灾难来临的时候顺利地实施和开展?
【姜伯成】:安全工作在我们的教育系统中成为重中之重,当时我们学校的安全工作可以说是强化安全意识。说老实话,学生在学校里面别说是死亡,就是受伤我们也没有办法向家长交代。因此,大家都非常注重这次事件。我们把安全工作摆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上,当然领导重视是一方面,最关键的是安全工作要抓落实。那么,应该说在防治非典之前,我们就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工作机制,强化安全工作的责任。每一年我们的教委和我们的学校签订安全责任书,确保我们的学校的安全工作,实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为零的目标,这是我们对学校的要求。学校里面把安全责任层层的分解到我们的老师,这就是我们在安全突发事件以后,每一个老师都可以自觉地在第一时间内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就是安全工作,我们要保证学生的安全。
第二,就是机制。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时候,在我们整个系统中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已经开始建立,教委组织每一个学校都制定了防治非典应急预案。现在看来,当时抓的很多东西,跟我们抓安全工作应急机制是一样的。比如说遇到突发事件,按照防治非典的时候制定的预案的时候同样有效。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在2003年、2004年经过讨论,我们把原来的安全工作预案上升提炼以后,教育系统制定一个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紧急预案,分级别,哪一个程度的安全事故,启动什么样子的预案。所以有了这个东西之后,两次灾难之后在第一时间,将原来的预案马上启动,就可以能够迅速的落实到我们的工作当中去。在灾难突然爆发的时候,大家显得临危不乱,我们在洪水爆发的时候,我接到县里面的通知说可能要防洪,我们在洪水来临之前我们立即启动预案,把我们的教委的要求迅速通知到我们各个学校,所以很多学校比较快,比如复兴的学生,在洪水到学校之前把学生紧急的转移出去了。比如高桥初中,很快的把学生集中以后,组织几个小组,每一个组的职责和义务是什么,都清清楚楚的定下来,然后马上组织学生转移,我们有搞后勤的组织抢险的、有上下联系的,这样在灾难爆发的时候,可以使我们的爆发工作、抢险工作、保护学生的工作做到有条不紊,这就是我们平时把安全工作抓个人落实,关键时刻才能具体体现出来。
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本身也要发展
[主持人]:关键的时刻,教师的责任意识非常重要。傅六云书记,我想请问,开县中学是刘伯承元帅的母校,我们这个学校平时是如何对教师抓责任教育的?
【傅六云】:首先,我们学校从1997年以来,一直把教师教育思想的观念转变摆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着重突出学生发展的问题。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本身要发展,教师本身如何发展?作为我们来讲,从大的方面来讲,一个是教育理念的培养,教师有一个符合时代的先进教育理念,才能办一个现代的教育,才能够培养出具有现代意识的学生,首先的问题就是教育观念。所以,我们去年重庆市出了三本书,上面有三篇文章专门介绍这个方面,今年上半年的时候,我们有一本专著,就是针对专门开县中学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如何去适应现代的教育,培养学生怎样全面发展。这本书出来以后,大家可以看到在教育的观念和手段上可以说是一次深刻的变化,这本书我也写了一章,主要是我们学校老师写的,我们每一个参与的人都分配了相应的任务,要达到一定的高度,我走的时候这个稿子基本审定了。
其次,我们对教师的要求,主要是通过刚才姜伯成主任讲的机制问题进行的。首先,我们让学生和老师之间要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老师,首先要与学生交朋友,是一种朋友的关系。在以前,我们开始的时候讲师道尊严、老师的威信。后来我们强调威信怎么树立?教师的威信不是靠强制的手段树立的,是通过自身的形象、自己的知识、自己高尚的师德才能够形成教师的形象。所以,有时候我们经常在外面接触过去毕业的学生,有时候我们在攀谈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一个问题,问题不是老师对学生要求的严格或者不严格怎么样?这些学生最喜欢的就是“朋友式”的老师,所以爱学生是我们在师德教育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怎么样爱学生?在突出怎么爱的时候,我们强调了一个事业。首先要把教师当成事业,而不是上班、下班的职业,然后就要全身心的投入,把自己各个方面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去。所以,我们的老师有时候感到非常的累,从早上七点到晚上十点,基本上都在学校。即使不上课,但同时与学生进行交流、进行攀谈。在教育过程当中有没有?有,但是原则怎么体现?体现自己艺术的教育方法过程当中。
我知道一个老师,发现自己的学生有一个月的时间在班上不讲话,回到家里也不跟家里人讲话,即使开家长会,回去一句话说了“今天晚上开家长会,你去。”说完就走了。当时老师看这个学生的问题,想找他谈。但是,这位学生始终不说话。后来这个班主任找到我的时候,我说你不要去问他,要用心去感受他,我说,你跟家长说回去之后不要问他作业写完了没有。要在学生出门的时候摸摸头,要有一种无声的语言关爱他。上课时用非常温柔的眼光看着他,下课时我把他带出来和他谈话。这个谈话的内容要注意,要聊聊家里的情况、同学之间的关系,一周之后再进入话题,这个学生变了。所以,我从这个事情当中,我们很多老师在关爱学生、讲究艺术方法当中做了很多的事情。像我们学校的特级教师李吉双老师,姜伯成主任是师德标兵,是做巡回演讲的一位老师,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老师。所以,我们重庆开县今年在创国家示范高中是非常有希望的,我们有一批师德高尚的老师。
我们收获了很多物质以外的精神上的东西,精神上的享受我们认为是值得的,我们没有埋怨
[网友]:教师在突发事件当中保护学生的生命,就像母鸡生蛋,黄蜂补巢一样。我想请问老师一下,在事故发生之前,教师这个行业第一比较辛苦,教育学生责任重大;第二,待遇不如其他行业优厚。您经历这两次灾难之后,对于教师行业有没有什么新的认识、新的感受、新的体会?
[网友田小红]:面对灾难大家同甘共苦之后是不是思想都可以得到净化和升华?您认同吗?
[主持人]:陈老师,您认同这样的观点吗?
【陈善知】:我认同。刚才我听到傅六云书记说了,你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你就选择了清贫。其实,我觉得这句话并没有过时,特别是对我们山区的老师尤其是这样的。我们的同学,还有我们的其他的朋友,哪怕是现在打工的朋友,可以有的没有读过书,但是在外面打工的收入比我们高得多,当他们问到我们工资的时候,他们虽然没有直接说出来,言下之意说“我们虽然没有读过很多书,但是打工可以赚很多的钱”。现在我们吃饭穿衣不愁了,但是经历这次事以后,我们觉得我们生活上不止是物质上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比如说,看到学生的成长,学生比我们还有出息,学生毕业之后给你的一声问候,给你的一个电话,那个时候可以说其他的人挣再多的钱,他感受不到这些。另外,我们经历这次事件之后,那些家长对我们的感激是发自肺腑的,可以说不亲身经历,别人也是无法感受的,这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深深体会到。所以说,尽管在物质上我们和那些打工挣大钱的,甚至和同行们都无法相比,但是我们收获了很多物质以外的精神上的东西,精神上的享受我们认为是值得的,我们没有埋怨。谢谢!
[主持人]:谢谢您朴实无华的回答。网友“我是一块石头”说:“开县的老师,感谢你们,你们作为受到很多人的尊敬,同时也令很多人感到汗颜。”还有的网友说:“老师的行为让我们感到尊敬,在这里表示致敬。”我想问两位学生,在经历类次灾难事故之前,你们对老师的什么样子的?平时老师对你们的管教是不是很严厉,对老师也没有不满意的意见,经历这件事以后你们对老师的看法有没有什么变化?
在我们最无助的时候,老师他们自己的生命来保护我们,给了我们希望,他们尽到了教师神圣的职责
【周兴华】:在没有经历过这次灾难以前,老师对我们是很严厉的,特别是刘校长,平时他对我们非常严厉,看不出他在灾难当中对我们的那种爱。但是,经历过这次灾难之后,我才明白,老师之所以对我们那么严厉,完全是出于对我们的爱,如果他不爱我们,他不理会我们,他也不会管我。
[主持人]:这些老师对学生的爱心和勇敢,我想在学生今后的为人处事方面,是很好的榜样的作用。
【傅六云】:这是爱的传递。
【周兴华】:我还得感谢这些老师,他们让我们明白在我们最无助的时候,老师他们自己的生命来保护我们,给了我们希望,他们尽到了教师神圣的职责。
[主持人]:周兴华说得非常好,我想通过周兴华真实的感受,更证明了我们教师高尚的师德,对学生是多么的重要。海英,你现在和老师相处得怎么样?
【谭海英】:现在和老师相处得很融洽。
[主持人]:原来呢?
【谭海英】:以前感觉老师只是普普通通的人,在我们眼里,老师平时对我们很严肃,但是都是出于对我们的关爱。但是经历这次灾难以后,让我知道老师对我们是负责任的,更值得学生对他们的敬佩、尊重。
通过做好教育工作来实现为人民服务,让人民真正满意
[主持人]:应该说我们优秀老师的事迹让全国的教师和学生都感到了师德、师风的重要。就像教育部长周济所说的,开县的教师是师德高风、纪律严明,你们无愧于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经历这两次事情以后,全国开展向开县教师学习的活动。我想目前开县优秀教师的事迹已经被大家所熟悉,并且开展学习。我们的老师在今后的教书育人中,会不会有什么变化,比如说你们现在已经树为标兵、树为典型了,今后你们如何开展好自己的工作呢?
【姜伯成】:我想我们作为人民教师,周济部长说了,人民教师有两层含义:一个是为人民服务的教师,一个是让人民满意的教师。为人民服务的教师我们理解为“我们教育、我们教书育人,真正是为老百姓、为千千万万的老百姓为祖国培养下一代。”从本质上,现在的老百姓大家最需要的东西当中就包括,对下一代教育的问题。我们通过做好教育工作,来实现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人民教师的职责。怎么样才能教好书、育好人,这是我们教育系统应该做的。
第二,是人民群众满意的教师。怎么让人民群众满意呢?我们的家长把学生送学校,不仅仅让在学校里面安全,让他们长大成人,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家长、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未来民族的希望,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承担起国家和民族兴旺的事业接班人,这就涉及了一个育人的问题。育什么样人的问题,人民群众真正的满意,我们认为教书育人,教育工作者应该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对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塑造、品格的培养、健壮体格的锻炼,还有他们的品行,他们的心理健康。所以说,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者的责任非常重大。作为优秀教师群体来讲,我们老师除了确保学生在学校的安全之外,还要把心思用在教好书、育好人上为我们国家、为我们的民族培养接班人,为我们的老百姓培养好子女。一个子女,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是老百姓的希望,因此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大。我们的老师要尽教书育人的责任,让老百姓真正满意。
谭海英是谭世明烈士留下唯一的亲人,我们将以更多的爱心去关心她的成长,关心她的未来
[主持人]:访谈进行到这里,很多网友都关心谭世明的妹妹谭海英,很多网友都和谭海英打招呼。网友“田小红”提出一个问题,请嘉宾介绍一下目前对烈士家属的安排情况?
【傅六云】:谭世明老师家里离井喷场地非常近,在井喷发生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学校的学生,第一时间给学校打电话,所以学校可以第一时间马上组织学生转移,这使我们高桥中学1000多名师生在毒气到来之前,离开了毒气包围圈。这是挽救我们1000多名师生的生命,同时附近村民有将近100人的撤离,最后贡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包括他家里人。他的事迹在我们开县广为流传,在重庆市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当地党委政府对谭世明做出了追认他为烈士的决定,同时重庆市市政府已经作出追认谭世明为烈士的决定。现在党委和各方面对他们家人表示了关怀、关心,尤其是让我们的谭海英从失去亲人的痛苦当中走出来,建立一种生活的信心。目前,可以非常可喜的说,谭海英表现出来非常成熟、坚强,她让我们看到灾难当中失去亲人的孩子们,他们尽快走出了阴影,这是让我们非常高兴的事情。在今后对谭海英,也是谭世明烈士留下唯一的亲人,我们将以更多的爱心去关心她的成长,关心她的未来,做我们应做的工作,尽我们应尽的努力。
[主持人]:在这里我们祝福小海英和其他丧失亲人的朋友,祝福他们。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访谈就要结束了。我想最后代表各位网友再一次向重庆开县包括12•23井喷和9•4水灾的抢险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同时对我们烈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哀悼。开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高尚情操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的感人事迹说明广大人民教师对人民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说明我们的教师队伍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任的一支队伍。非常感谢你们来到人民网参加访谈,感谢各位网友的参与。谢谢!再见!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