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高校学生司司长林惠青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会上的发言

高校学生司司长 林惠青

  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高校招生战线的同志们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带着一份特殊的记忆,深切怀念这位世纪伟人。纪念和缅怀他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立下的丰功伟绩,纪念和缅怀他对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倾注的满腔热情,纪念和缅怀他在高校招生和人才选拔方面高瞻远瞩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以及对高校招生战线寄予的无限厚望和殷切嘱托。

  1977年,邓小平同志复出之初,即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非凡胆略和马克思主义者的科学态度,果断决定恢复高考,要求当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他认为这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一个好办法”。为尽快恢复高考,小平同志在77年科技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系自确定招生工作原则,亲自修改审定招生工作文件,亲自接见招生会议代表,甚至连当年试卷用纸紧张问题,也是小平同志系自指挥解决的。

  77年10月,国务院宣布当年恢复高考。关闭十年之久的高考考场大门终于重新打开。喜讯传出,举国欢腾,知识的春大、科学的春大、教育的春天来到了,亿万人民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我们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盎然春意和勃勃生机。

  恢复高考,彻底破除了“读书无用论”,在全杜会确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观念,激发起亿万青少年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恢复高考,重新确立了选拔人才公平竞争的原则,整个教育界和社会风气为之大变;恢复高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先声,对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恢复高考后,小平同志一直高度关注并指引着高考前进的方向。他老人家提出了“三个面向”和培育“四有”新人等教育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并对考试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他指出考试既要坚持,又要改革,改革的重点是考试的内容和形式,改革的目标是使考试的作用更加完善。小平同志关于考试改革的论述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二十多年来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根本指针。

  27年来,在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指引下,高校招生战线的同志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高校招生改革和制度建设走过了不平
凡的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27年来,高校招生战线不断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构建体系,初步建立起完善的国家教育考试基本制度,建立起数以万计的专兼职结合,有较高思想觉悟、业务水准和廉洁自律的工作队伍。

  27年来,高校招生改革不断深化,从高考内容、科目设置、录取体制、录取手段等改革,到高考时间、考生年龄、体检标准等调整,都突显了以人为本,扩大了高校办学自主权,推进了素质教育,探索了选拔创新人才的新机制。

  27年来,高校招生工作始终努力奉行和追求公平公正的目标和原则,强调从严治考,加强制度建设,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规定和办法。招生考试管理步入了法制化轨道。

  通过27年的努力,全国共有930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有3100万学子通过高考进入了普通高校,其中有2000万毕业生已走上工作岗位,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各条战线的骨干中坚。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小平同志,您当年“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愿望已经变成现实。

  27年在小平理论指引下的探索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高校招生考试是一项制度,是经过长期实践升华、牵涉教育及社会诸多领域的规范化体系;是一门科学,它涉及考试。评价、选拔到培养各个环节蕴涵丰富的内在规律;是一种理念,体现了全社会对人才标准考量的价值判断;是一个战略,是对国家带有根本意义的现代化建设人才选拔模式的重大抉择。

  当前,我国高校招生工作正面临新的形势、新的挑战。考生人数连年持续增加,预计未来两年将达到一千万左右;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考选拔急需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呼唤着与之相衔接、相协调的高考内容、形式和选拔方式;信息化手段的广泛应用,对加速实现考试现代化和维护考试了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依法行政和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加强,使社会公众对确保考试环境的公平、公正寄予更高的期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我们高校招生战线的同志们深感压力和责任,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倍加珍惜高考制度,矢志维护公平公正原则,努力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考试制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创造小平同志所希望的“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局面作出不懈的努力!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