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陕西:实施民心工程 促进职教发展

  陕西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十五”期间,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使陕西的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到2005年,全省各类中等职业学校567所,在校生56.8万人,招生规模达到27万人,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45%,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目前,全省已建成县级职教中心80个,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22所,5年来共为社会输送了70多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今年2月,省政府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全省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省政府决定,“十一五”期间,安排职业教育专项资金5亿元,重点用于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贫困生资助等。


  2006年,陕西省中职教育安排招生31万人,比上年扩招4万人,增幅为15%。为实现这一目标,陕西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明确扩招目标,落实工作责任。为贯彻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教育部提出的今年全国中职继续扩招100万的重大任务,首先是组织力量赴各市开展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调研,推动并督促全省职教工作会议精神和中职招生任务的落实。其次是召开中等职业教育扩招工作座谈会,对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明确提出2006年招生规模要达到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47%。再次是通过宣传和引导,提出牢固树立“扩大中职规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扩大中职规模是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扩大中职规模是加快职教发展的当务之急”的意识,使全省上下认识统一,目标明确,行动有力。

  二、实施民心工程,扩大社会影响。第一个民心工程是积极组织省内高、中等职业学校面向未升学高中毕业生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近年来,陕西每年都有超过10万的普通高中毕业生未能升入高一级学校。为此,省教育厅提出了“注册入学”、“四不限”、“两自愿”的优惠政策,招收未升学高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第二个民心工程是建立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制度。为此,省政府决定,从2006年起建立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今年省财政拿出2000万元用于这项民心工程。两大民心工程的实施,扩大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有力地促进了中职招生工作。

  三、强化政策统筹,促进协调发展。一是统筹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协调发展。省教育厅要求各地按1:1的比例安排高中阶段招生工作,下达招生任务;对普通高中招生实行严格的“三限”政策,有效控制普通高中招生规模,为中职扩招创造生源空间。二是公办与民办统筹。省教育厅明确,在安排职业教育支持项目时,对民办中等职业学校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三是规模质量统筹。省教育厅要求各地、各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与扩大规模摆在同等重要地位,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近两年,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已达1.4亿元,用于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改善了办学条件,保证了培养质量,巩固了扩招成果。

  四、落实“四个计划”,增强办学实力。“十一五”期间,省财政将投入1.5亿元用于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具体目标是:建成100个专业门类比较齐全、装备水平较高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新建县级职业教育中心26个;建成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80所,重点建设5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5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新建和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基地5个,培训骨干教师5000名。为此,省财政今年安排2500万元专项资金推动“四个计划”的实施,这将进一步增强陕西职业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为中职扩招提供有力的保障,促进陕西省职业教育又快又好发展。

 

摘自:《中国教育报》 2006年9月30日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