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记者到山西省太原市采访,有两件事印象特别深刻:
--中秋佳节,在当地老百姓喜爱的各种月饼里,最有名气的一个品种竟然产自太原商贸经济职业中专,因为迎春楼广东酒家的糕点生产基地就建在学校。
--另一件事是今年报名要到太原市各银行工作的大学生足有几千人,实际录取的还不到报名人数的20%,而财政金融职业中专学校被银行录用的学生却占到该校报名人数的80%左右。
其实就业率高的何止这一所学校!连续8年全市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招生人数也一直保持每年递增近10%的好势头。太原市的职业教育为何如此火爆?经过几天的采访,记者终于找到了答案。
发展职教不是教育部门一家的事
作为教育部门和职教工作者最发愁的事就是单枪匹马搞职教,这种局面在太原市已经成为历史。“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强化政府统筹。”主管教育的副市长范世康快人快语。作为省会城市,太原无疑要在各方面走在全省的前面。市委、市政府在进入新世纪时提出三年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增幅全省领先、五年跻身中西部地区经济强市行列、七年建成生态园林城市等,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教育承担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使市政府敏锐地意识到这绝不仅仅是教育局一家的事,各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共同写就这篇大文章。如何把市委、市政府的观念与思路变成各政府部门的共识?记者了解到,早在2003年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2004年在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又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要为太原市率先发展的目标服务。
有了共识,仍需要政府统筹,并建立起相关的保障机制。于是,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负责牵头协调的职业教育领导小组应运而生,负责统筹全市的职教工作,对职业学校的布局、专业设置、招生规模、毕业生就业等进行通盘考虑。以计划、规划和教育部门为主,统筹学校布局规划工作;以劳动部门为主,统一毕业生技术等级考核;以财政部门为主,统一经费标准和开通经费渠道;以人事、劳动部门为主,统一协调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为保证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太原市建立健全了目标管理责任制。每年年初,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职业学校都要层层签订责任书,把职教发展目标分解落实,做到上至市政府领导,下至基层职校校长,个个肩上有担子,人人心中有职教。
职业学校比市政府的大楼漂亮
因时间安排,记者先去了学校后来到市政府。让记者惊讶的是,市政府大楼还没有我们走访的职业学校漂亮。据悉,太原市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近3年内,各类职业学校仅专业设备的投入从1300万元增加到6000万元。
发展职业教育,资金投入是保障。眼下一个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多途径集资办学、融资助学的职教投入体系在太原市已基本建立。
市长李荣怀在全市职教工作会议上说:办好职业教育必须有投入。要加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同时增加社会的投入。响当当的话,一诺千金。
2003年市政府明确提出,市财政要保证职业教育经费单列,并保证职业教育经费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保证在校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年增长,保证用于职业教育的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从2004年起,市政府每年拨出专项经费900万元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区不低于25%,市财政对中等职业学校收取的学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这些措施为改善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十五”期间,太原市对职业教育累计投入达8909万元。2004年,在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投入职业教育经费3858万元,占整个教育经费的15.4%。
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同时,他们仍积极拓展投资渠道,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校办产业的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联合体的组建,大大增加了学校自我发展能力。同时鼓励社会团体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及境外人士捐资助学,得到援助资金上千万元。为保证这些资金真正用于发展职业教育,全市加强了对职教办学资金的监察审计工作,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政府出面点将“产业校长”上岗
今年5月11日,市政府一纸通知点将,聘请企事业单位100名领导和专家出任全市22所职业学校的“产业校长”。6月16日,市政府召开大会,向首批受聘的“产业校长”颁发聘书。
不少职业学校也尝试聘请企业的专家做校长,但由市政府亲自聘请,分量就不一般了。这些企业的行家们接受聘书的同时也就接过了责任。因为,产业学校校长的职责是要参与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决策;有责任为职业学校利用行业、企业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提供专业师资、实训设备和实习实训场地;应与职业学校合作进行用人需求预测,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并根据本行业企业的需求,择优录用职业学校毕业生,等等。他们既要对学校负责,同时也要接受市政府的监督指导。
可以说,“产业校长”上岗是太原市政府遵循职教发展规律,坚持产教结合的原则,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寻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这100名行家里手都来自产业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出口创汇多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他们的加盟,从根本上为产教结合办职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职业学校创新的领导机制和务实的办学模式。现在,“产业校长”对发展职业教育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太原市旅游职业学院的教学成效突出,供需比例达到1∶8,离不开“产业校长”的支持;太原市商贸经济职业中专学校在“产业校长”的协助下,把生产车间建在学校,工学结合,培养出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学校还率先成立了汽车运用工程、数控加工技术、计算机及应用、工艺美术设计、食品生物工艺5个专业教学委员会,吸收相关行业25位顶级专家参加。从教育部门“一头热”变成各行业、企业齐抓共管,从育人、用人“两张皮”变成企业、学校一条心,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变化!
太原市职业教育战线也不负众望。目前,全市共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81所,在校生总数为60536人,比2001年增加了46.1%,2004年,全市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共计招生22222人,比2001年招生人数增加了71.5%。职业学校开办了烹饪、美容美发、服装缝纫、计算机等近百种专业,学生技能等级证书的获取率达90%以上,“十五”以来,为全市经济建设输送各类中初级技术人才10万余名,有效地满足了全市经济建设发展对各类实用型人才的需求。
伴随着经济腾飞大潮的兴起,太原市政府领导的胸中也涌动着一股豪气,他们的目光又放到了“十一五”规划上。职业教育的难点在城乡统筹。县级政府的作用怎么发挥?贫困县怎样发展职教?“产业校长”怎么在农村推行?太原市政府又在运筹帷幄了,相信还会交出一张让老百姓满意的答卷。
短评
把政府的责任落到实处太原市政府从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度认识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意义,在落实“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上创造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开创出职业教育齐抓共管的大好局面。
要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就必须加快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而在人才结构中,职业人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确立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方针,使职业教育近年来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相对于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而言,职业教育的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要保证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地发展,就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统筹。
太原市在这方面充分发挥了作用,真正把政府统筹管理职业教育的责任落到了实处。他们不仅认识到发展职业教育势在必行,同时还能够因势利导,为职业教育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特别是为职业学校聘请“产业校长”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创举,它在社会和职业教育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结合点,无论对学校还是对企业来说都会带来双赢的局面。
摘自:《中国教育报》 2005年10月24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