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教育系统充分利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资源,围绕转移抓职教,抓好职教促转移,省教育厅专门成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领导小组”,同时要求各市(州)、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成立相应机构,积极配合农业、劳动等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富民工程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今年上半年,全省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农村成人文化学校及其他培训机构共培训农民124万人次,培训后就业37.8万人。
一、动员全省各类职业、成人学校,切实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
甘肃省有初等职业学校10所,各类中等职业学校303所,高等职业学校16所。成人(职工、农民)技术培训学校8039所。职成教育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主要分两个层次:一是对新增劳动力的转移培训。2004年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突破7.5万人,比上年增长17%,省外安置毕业生就业超过7000人。定西市每年约有2万多初、高中毕业生因无法继续升学成为农村新增劳动力。市教育局为此实施“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计划”,截至今年7月,全市接受引导性培训初中毕业生达22610人,培训后志愿填报职业学校的学生多达5870人,完成当年全市职业学校招生计划的90%,比上年增加64.3%;开展高中后职业技能培训3663人,完成计划培训数的72%。有208人经培训后输送到各大企业实现稳定就业。二是对现有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2004年以来,甘肃省各级教育部门要求各类职业学校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工作,坚持“在培训中就业,在就业中培训,在就业中创业”的做法。张掖市民乐县成立全县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将原县委党校、农广校、农函大、《民乐报》编辑部和民乐县职教中心等7个部门整合重组,成立县农科教培训中心,作为政府常设机构,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实施。
二、通过城乡及东西部之间的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实现转移就业和家庭脱贫
2004年,甘肃省中职学校与北京、天津、浙江、深圳、厦门、青岛等省市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的学校已超过60所,培训转移人数超过5000人,2005年预计接近1万人。这种联合招生合作办学的形式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临夏市委在听取职教中心学校汇报后,在市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给每位赴青岛就业学生补助1000元,并决定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一个长效的技能型人才劳务输出基地,计划三年内向开发区输送技能型劳务人员1500名。
三、积极探索和制定有利于农民工培训的政策措施
甘肃省教育厅提出,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采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原则。在招生上,取消年龄限制,简化入学手续,可一年多次招生。在教学管理上,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习制,实行全日制学习与部分时间制学习并举,以部分时间制和业余学习为主。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学习期满、学分修满或培训课程结束并通过考核者,由学校发给毕业证书或其他相关的培训结业证书,并组织参加职业资格认证。对已经取得普通高中毕业证书且要求接受中等职业学历教育的人员,学习时间可以为1―1.5年,成绩合格可发给中专学校毕业证书。毕业证书、资格证书和培训结业证书可作为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就业、晋级和增加工资的依据。在培训机制上,坚持城乡统筹,把职业教育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建立灵活、高效、低收费的职业教育培训机制,使农民工能够“学得起、能就业、有效益”。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