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句容市西冯村的罗业贵种了大半辈子的粮食,家境也不富裕。以前,他常说:“干农业没前途,将来一定要让孙女学别的。”但是,去年孙女高中毕业了,罗老汉却坚决支持她报考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园艺。罗老汉又是怎样爱上农业的呢?
据了解,在城市经济高度发达的上海、江苏等地,近年来农业职业教育兴旺蓬勃。或许是看到了这一点,罗老汉才改变了观念。
农职教育萎缩 农村发展缓慢
据了解,农业系统以前的366所农业中职学校,现在仍然姓“农”的已不足百所。与此同时,农村却处于农业技术落后、效益较低、发展缓慢的困境。
前些年,上海市郊区有360万农民,都凭“老经验”生产。在青浦区练塘镇农民种茭白,有的自己留种,越种越差;有的水肥管理不当,病虫害严重发生;有时农民们又面临着老经验无法解决的难题,种水稻后期施肥过多会倒伏,而不施肥或少施肥又造成早衰。
因此,农民把产量低、质量差都归结为“年成”不好,对农业缺乏信心,纷纷抛下土地进城打工挣钱。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严峻局面。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尹汉学告诉记者,农业缺乏吸引力的主要原因是传统农业的生产效益太低。
因此,农民把产量低、质量差都归结为“年成”不好,对农业缺乏信心,纷纷抛下土地进城打工挣钱。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严峻局面。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尹汉学告诉记者,农业缺乏吸引力的主要原因是传统农业的生产效益太低。
顺应农业需要 转变办学观念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朱明说,有农业就需要农业教育,关键是农业教育怎样适应农业发展需要。比如畜牧业,过去是家庭养殖,而现在农业院校办学就要适应“万羽鸡场、万头猪场”的规模化需求。
为此,该学院从现代农业的需求出发,根据城市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建设,重新设置专业,并结合种畜、种禽、宠物的市场需求,开辟动物医学等新领域。
为适应农业园区相继建立的新变化,该学院还广泛开展专业农民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特种蔬菜、特种经济动物、特种水果、特种水产的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每年培训农民都在万人以上。今年,仅中专学历层次的专业农民教育规模就达到5000人。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戴洪生说,适应都市型农业,“农”字不能丢,但不能一成不变。要顺应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扩大专业覆盖面。
近年,该学院的专业建设,横向上覆盖设施农业、创汇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及食品安全,纵向上包含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各个环节。现在,学院的专业已从5年前的10多个发展到30多个,其中特别开设了农村需要的二、三产专业,如涉农的食品加工与检测、生物技术、资源与环境保护等。
农民收入提高 农职院校办活
近年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以农业科技引导农民科学生产,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赚”。句容市西冯村的罗业贵改种草坪以后,年收入从1万多元迅速增加到三四万元。他还把去城里打工的两个儿子都叫了回来。
在学院的帮助下,已经65岁的罗老汉在村里组织了“农民花木草合作社”,扩大草坪种植面积,自主承接城市园林工程。现在,这个400多户的自然村已经有350户加入,很多外出务工的农民又回到村里发展农业生产。
如今,西冯村已经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草坪专业村,平房逐渐变成了楼房,罗老汉家三代8口人,已经盖起了两栋楼。罗老汉说:“生产上有问题,就找农职院;吃粮也不愁,一个电话,就有人把大米送上门。”
与此同时,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也越办越兴旺。毕业生中不仅出现了全国劳模、全国青年科技标兵,还出现了被联合国授予的“亚洲杰出农民”。目前学院38个专业中,农业类专业占了52%;4000名在校生中,学农业的占了60%多。
最近,在句容城市公园的建设中,企业主动与学院联合培养园艺人才,投资8000万元新建校舍,使学院又扩大办学规模3000人。
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及农广校教师的指导,上海崇明县绿华镇的橘农石生康添置了动力高压喷雾器,成年橘树每亩用药量降到200斤,喷药时间20分钟,农药的有效利用率达到了80%以上。去年,他种的橘子70%达到了出口水平,年收入从10万元增长到15万元。他感慨地说:“早一点认识学校的老师,口袋里的钱还要多。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6年10月30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