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故里,沃野中原,千年沧桑。滚滚黄河,奔流入海,一去不回。
光阴荏苒,曾经孕育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河南,今天正处于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上升时期,其中,职业教育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
2003年以来,河南省先后组建了农业、建筑、旅游等14个省级行业性职教集团,以及信阳市、南阳市、开封县、襄城县等4个区域性职教集团。18个职教集团,犹如一支装备精良的舰队,从当初刚刚组建、试水,到如今扬帆起锚,驶向远洋,在几年的时间内带动了一大批学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探索着一个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改革新模式。
以城带乡,以强带弱,打造职业教育竞争力
拥有9820万人口的河南,是个不折不扣的农业大省,农民约占70%。然而,有文化、懂经营、有技术的新型农民却十分欠缺,很多人仍然遵循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模式。
农业之外,河南省的轻工、机电、化工以及旅游等支柱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需要大量熟练工人。但是,尽管该省劳动力资源丰富,高素质的劳动力却十分匮乏,多数16岁至45岁的青壮年劳动力都没有一技之长。而在该省高达1500万的外出务工人员中,同样的情形依然存在。
农业现代化、产业结构升级、农村劳动力转移,每一样都离不开技术人才,都呼唤着职业教育的支撑。但是,职业教育承担得起这样的重任吗?
回顾世纪之初,尽管河南省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数、在校生数均居全国前列,但职业学校办学分散,校均规模小,特色不鲜明,而且由于不再包分配,招生日益困难,这种现象在农村职业学校尤为突出。
怎样才能尽快把职业教育做大、做强?“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摸索,我们逐步确定了一个发展思路,就是要以城带乡、以强带弱,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合的新兴办学模式――职教集团。”担任职教集团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崔炳建告诉记者。
从2003年到2006年11月,短短三四年间,14个行业性职教集团和4个区域性职教集团,总共18个职教集团全部成立并成功运行。
“没有职教集团,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办学成果。”今年7月,记者走进河南,从郑州到开封,从政府到学校,从田间地头到实训车间,这成了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对比今昔,原来职业学校招生难、农村学生走不出县城的状况彻底改观。如今,在骨干职业学校的牵头下,所有集团成员校的学生“统一打包,贴上标签”,城市职业学校的招生“触角”突破了地域壁垒,延伸到县以下;县级职业学校的就业“出口”跳出视野局限,扩大到了县、市、省以外。以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为龙头,“2+1”、“1+2”、“1+1+1”等多种形式的城乡联姻,把城乡学校的显性教育资源整合起来,实现了资源配置的效用最大化,招生、就业都十分火爆。
数字说明一切。现在,职教集团已占河南职业教育事业规模的半壁江山。统计显示,这18个职教“大家庭”已经吸纳了651家成员单位,其中职业学校274所,在校生57.84万人,占全省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总数的42.2%,而参与其中的行业协会有73个,企业282家,此外,还吸引了22个科研院所的加盟。目前,18个职教集团共招收农村学生19.9万人,吸纳企业资金1.3亿元,安置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23.9万人!
纵向贯通,校企携手,创出职业教育“优势品牌”
正值暑假,可在河南旅游职教集团的龙头学校――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无论是院长还是教师,仍都处于忙碌的工作状态。“作为奥运会组委会总部饭店的北京饭店,还有‘鸟巢’,刚从我们这儿挑了83名学生。他们说,就是看中了学生的英语好、懂礼仪、素质高。”集团董事长、学院院长陈锡畴说。
作为河南省最早成立的职教集团之一,旅游职教集团吸引了中洲国际集团等国内外近60家旅游星级饭店、旅行社,以及河南省餐饮行业协会、旅游协会参与办学。“河南旅游职业教育”的品牌,在全国职业教育领域和国内外旅游相关行业越打越响,每年能为学生提供上万人次的短期带薪见习和实习岗位。
“职业教育集团的核心价值就是品牌。”陈锡畴告诉记者,学院作为龙头学校,主动改变了过去一枝独秀的局面,将20多年来形成的办学经验和实习、就业网络资源,无偿提供给集团成员学校,形成了品牌连锁效应,现在郑州、开封、洛阳等市的10余所旅游学校、烹饪学校均为集团成员校,很多薄弱学校和偏远学校的学生就业由此找到了出路。
“市场运作、龙头带动、城乡联姻、校企结合”,河南省的行业性职教集团从成立伊始,就明确了这一宗旨,如今基本形成了中、高职校际联合,行业企业多方参与的运作模式,不仅学生受益,参与办学的企业也受益匪浅。
走进位于河南农业高新科技园的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综合实训基地,一片浓郁绿色扑面而来。该基地投资3000多万元,像这样的产学研基地在农业职教集团共有12个。“这些基地近两年不仅接收了集团33个成员校、3000多人次的学生实习,同时还为企业研发新品种达20多个,也成为企业新产品研发、新品种展示以及科研院所新技术孵化的重要基地。”农业职教集团董事长、河南农业职业学院院长杨海蛟说。
台资河南源盛食品有限公司就是集团受益企业之一。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为其选育了6个辣椒新品系,并且提供免费技术指导。如今,3500万株优质辣椒种苗已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900多万元。看到人才与技术的作用,更多的企业主动出钱出力,与学校共同承担人才培养的责任。一些企业为冠名班提供了助学资金和奖学金,最近,河南科美兽药有限公司又投资1000多万元,在学校建设兽药生产线。
在校校、校企紧密合作的过程中,职教集团中的很多农村成员校欣喜地发现,在城市骨干职业学校的牵头带动下,学校的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总共要进行10天的教育信息技术培训,现在我已经学会了使用制图软件和视频截取。”中牟职业中专教师谢艳玲说。这个暑期,旅游职教集团成员学校有400多名教师要在这里接受培训。
在河南信息技术职教集团,各学校定期选派专业课教师到集团成员企业挂职锻炼,两年来,共组织212名教师到企业实践。在河南省医药职教集团,上学期朱宇等多名骨干教师已经被派到企业实践半年,下半年还有部分教师要到国内知名制药企业考察。
“如果没有职教集团,教师不可能得到这么多培训机会。”医药职教集团董事长左淑芬说,通过职教集团,企业、学校的教育资源有效融合,特别是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城市职业学校的实训设施齐全、设备先进,通过师资培训、设备援助等方式,促进了很多农村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如洛阳市栾川县职业中专,原来专业没有特色,招生情况很困难,加入集团联合办学后,专业和师资力量大大增强,现在企业主动到学校要人,连招生带招工,学生毕业后在本地药厂顺利就业,赢得了老百姓的口碑。
横向联合,政府协调,带动区域劳动力素质提升
以行业为纽带、纵向贯通的14个职教集团效果显著,以区域为范畴、横向联合的开封县、信阳市等4个职教集团也是特色鲜明,极大促进了当地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发展。
成立区域性职教集团,缘于河南省开封县县长于吉良的亲身经历。
在一次下乡调研时,于吉良走访了一个种果树的农户,问这位农民十八九岁的女儿懂不懂果树栽培技术时,姑娘摇头说不懂。在另一个养猪专业户家里,于吉良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
“农民的孩子并不懂农业,也不掌握农业技术,可要发展农业现代化,没有新型农民怎么行?”不仅如此,于吉良意识到,职业技能的欠缺还影响了开封县的工业发展。县工业园区的厂房建好了,可要招工时遇到了难题,当地的熟练工人很少,只能到外地招,人力成本明显增加。
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今年年初,开封新一届县政府下定决心,要用5年的时间,把全县18岁至45岁的农民全部培训一遍。“目标说起来很简单,就是让养猪的懂得养猪技术、养鸡的懂得养鸡技术、打工的能有一技之长。”于吉良说。这样的职业培训不能光靠教育一个部门,需要多个部门紧密合作,而这正是区域性职教集团的优势所在。
“政府统筹、部门联办、教育协调、多位一体”,区域性职教集团不仅在开封县开花结果,信阳市和襄城县也先后组建起职教集团,职业教育不再是教育局一家的事,也不再只是职业学校的事,而成为劳动、农业、教育等多个部门积极参与的办学综合体。政府搭台,学校、企业唱戏,跨行业、跨区域的职教集团把这几个市、县的职业教育带动得红红火火。
作为成立最早的区域性职教集团,开封县职教集团成立至今已近4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紧密型”办学实体。教育局、劳动局、卫生局分别下属的开封电子科技学校、技工学校、卫生职业高中等7个单位均为集团成员,囊括了全县除民办外的所有职教资源。
刚起步时,面对这样一个新生事物,难免有人担忧、不解。为了免除教职工的后顾之忧,开封县专门规定了“四个不变”:职教集团成员单位原有性质和隶属关系不变,管理体制不变,工资供给渠道不变,人事关系和教职工身份不变。
关系理顺了,人心稳定了,集团的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统一管理、统一招生、统一专业设置、统一考核评估,特别是在学生就业方面,一改往日各职业学校各自为战、毕业生安置环节繁琐、安置成本过高的局面,由县教育局成立的学生就业安置办公室负责统筹就业信息和就业网络,全县职业学校都利用这一平台输送人才,就业工作有序而高效。
“如今,开封县职教集团的毕业生就业已经扩展到全国各地,建立了以北方、中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为中心,辐射全国的四大就业基地,用人单位涵盖电子、机械制造、服装加工、精密仪器等多个领域。”开封县职教集团董事长、县教育局副局长王西刚说,近几年来,集团与海尔集团、富士康集团等150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人才供应关系,毕业生的就业率在98%以上。
在信阳职教集团,区域职教资源整合的效果也是有目共睹,集团先后同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北大青鸟集团等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南航集团每年从助学基金中拿出20万元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北大青鸟集团投资50万元在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兴建了专用计算机房,目前联办学生达1000余人;南阳科技职教集团更是将办学质量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3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对口就业率达95%,进口旺、出口畅,当地老百姓对职业教育的传统印象大大改观。
河南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充满信心地对记者说:“组建职教集团是河南实现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金钥匙,是一种成功的办学模式。它在为城乡、校际、校企之间的全方位合作提供平台的同时,又促进职业学校在招生、就业、教学和技能鉴定四个方面实现‘一体化’,有效地提升了河南职教的发展质量,提升了中职毕业生的市场品牌,带动了全省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方向发展。”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7年8月6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