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让青岛胶南的农民学技术、找工作、当老板、挣大钱。农民王耐军在拿到农用车驾驶证一年后高兴地说:政府买单,学校培训,没花一分钱,俺学会了农用车驾驶,买上车、跑运输,一年下来轻轻松松变成了万元户。近两年,胶南市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对农民进行免费培训,胶南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红红火火,像王耐军这样因参加培训而致富的农民在胶南已成为众多的平常人家。
承担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主要任务的胶南教体局,充分发挥职成教育资源优势,创出“订单式培训、菜单式教学、递进式就业”的培训模式,打造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新平台。今年前9个月,全市开展各类培训2.2万多人,形成了农民致富有知识、创业有本领、就业有技术、岗位提升有技能、递进就业增收入的良好局面。
订单式培训让农民转移有岗
订单式培训以校企合作的规范性、教育资源的共享性、培训目标的针对性和转移就业的定向性而成为胶南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主要模式。订单培训实施三步走:
--摸清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底。组织镇(区)成教中心校,进村入户进行调查登记,根据培训需求和转移意向,对全市有培训需求的21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建档立卡,逐人分区域建立起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信息动态档案,了解他们的从业愿望、培训需求、特长等基本情况,为组织订单培训打下了基础。
--摸清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底。围绕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和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组织专门人员调查了解市直重点企业和各镇区产业状况及发展趋势,深入企业对用工需求、用工标准及用工计划等进行摸底登记,分类分专业统计,在50多个规模企业中,用工需求人数达2.4万人,为实施订单培训创造了条件。
--签定订单培训协议。各培训学校与企业签定协议,实行订单招生、定向培养。企业根据专业岗位要求确定培训课程,充分利用企业设施和技术骨干进行实践教学;职成学校组织生源,合理设置培训专业,制定培训计划,实施教学,进行管理。培训结束后,由劳动部门进行鉴定,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企业录用上岗。
菜单式教学为农民铸就技能
根据参训农民的差异及个性特征;“菜单式”教学在内容上,变过去培训项目单一的“一灶制”为多种培训并存的“多灶制”;变过去教学内容的“给什么,吃什么”为“点什么,吃什么”,使参训农民能够各取所需。菜单式教学着重三要素:
--制定课程菜单。根据参训农民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技术水平的差异,按照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列出不同的课程菜单。在培训机构上根据培训基地和开设专业分层逐一列单;在教学内容上从高效农业科技培训、创业引导性培训到农用车驾驶员、缝纫、电汽焊等,按照不同工种、不同岗位的技术操作规程,根据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标准,逐一列出教学菜单,细到每一章节;在培训时间上坚持长短结合、业余班与专业班并举。培训前,给予农民充分自主,让农民根据课程菜单、按照自身需要自主点菜,因地制宜。大村镇成教中心针对本镇有近1000名中青年妇女有缝纫培训需求但外地转移困难的现状,争取11万元建立缝纫培训基地,上半年进行了五期培训,有326名妇女通过专业技能鉴定。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引来了3家制衣有限公司在大村镇驻地落户,实现了妇女就地转移。在家门口就业,参训妇女月收入达400-800元。
--配备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面对各职成学校专业师资不足的现状,胶南教体局整合教育资源,建设以职成学校专业师资为主的专职教师队伍,聘请企业工程师、技术骨干为实训指导教师,聘请专业能人、致富状元、专家教授为学校兼职教师,保证了培训质量的不断提高。王台镇成教中心结合当地精品园建设,聘请“种菜大王”开展大棚蔬菜种植培训,并引进西红柿等30多个新品种,每亩大棚年内可增收2000-3000元,经济效益可达1000多万元。
--严格管理。由于有的农民半工半读,各成教中心校派专人严格培训管理,强化培训纪律,给每个农民建立学习档案,严把培训质量关,真正让农民学足课时,铸就技能,提高了培训质量。
递进式就业让农民增加收入
递进式就业,一个层面是开展在职职工提升技能培训。对经过培训已经进入企业上岗的,由企业和培训学校对其骨干进行提升式培训;对在职职工中无技术等级证书的进行初级证书培训;对有技能证书的进行高级技术等级证书培训,实现晋级上岗,递进式就业。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5000多人中,实现递进就业的有3000多人,提高了农民打工收入。
另一个层面是开展创业引导性培训。为实现由“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胶南教体局指导各成教中心围绕当地经济结构特点开展各类创业引导性培训,他们协调农业、劳动等部门,培训了1500名农村经纪人,并全部通过认定,促进了农产品从粗放型收购向生产、加工、保鲜、储藏、运销一体化、集约化经营的转变。
据不完全统计,胶南先后有200余农民创办了小企业,成了当地响当当的富余户。培训,让今日的胶南农民挺直了腰。
摘自:《中国教育报》 2005年10月27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