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乐山职院:贴近市场办学活力初显

  不久前,以上海华东医院、惠州LG集团、北京301医院为代表的来自全国各地的近40家用人单位,如候鸟般准时来到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提前“订购”人才。据了解,学院近年毕业生就业率均高达91%。新加坡中央医院院长曾这样评价该院的学生:“我们在许多国家许多地方都招过护士,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提供的护士无论是专业理论还是专业技能以及敬业精神,都令我们非常满意。”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由原来的乐山卫校、乐山财贸学校和乐山工业学校3所全国重点中专合并而成,目前在校学生近9000人,设有医药卫生、理工、财经三大类44个专业。是什么秘诀使该院的学生成为人才市场中抢手的“香馍馍”呢?记者为此进行了一番调查。

  找准市场 特色扬名

  该院院长刘书铭告诉记者:“市场经济环境中,学校培养的是不是人才,不是学校说了算,市场才是试金石,才是最权威的评判者。因此,我们办学一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向社会提供合格的实用型人才。”

  学院生存靠的是“定位”,即找准市场,特色扬名。为此,办学中该院针对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如旅经系,根据市场需求应运而生,并由此推出汽修、广告设计等专业;英护专业,则有更强的针对性,那就是专门培养涉外护士。现在新加坡工作的英护专业毕业生朱小霞说:“在学院学习时,英语课程全由外籍教师辅导,开设了英语精读、听力和口语训练,当这些学以致用时,让我们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定向培养 菜单教育

  学院的办学如一艘自然灵活的快艇,不断地适应市场需求。为此,该院走出了一条校企结合的路子。如本地的峨铝集团在向学院伸出橄榄枝后,学院机电系有意识地定向培养,50多名毕业生欣然成为峨铝集团的员工。再如生产电子类产品的鸿准、LG等公司缺乏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人,学院按照市场和企业需求缺啥补啥,有意识地调整课程结构,增加相对应的操作技能的培训,培养出的学生深受这些公司欢迎。

  德国、日本的工业之所以走在世界的前列,得益于其在教育环节中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这一点,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同仁深有感悟。为此,学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学生,“2+1”或“4+1”成为通用的学习模式,由此培养出一批动手能力强、上岗快的企业急需人才。

  “借窝下蛋” 学用结合

  该院副院长胡泽君告诉记者,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科学技术和设备,学院不可能有足够的财力一一跟上,因此学生在学院内主要是学习基本技能。

  为解决实习实训问题,学院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拓展实践基地。目前,学院的实习实训基地涉及成都、重庆、深圳、广州、北京、上海、长春等20多个城市,甚至漂洋过海到新加坡、美国等。还与国内外的150多家大中企业保持着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学院与用工企业联姻,对于企业来说,获得了相应廉价的劳动力;对于学生来说,学到了在校内无法学到的前沿技术;对于学院来说,是“借窝下蛋”,借别人的师资和设备提高学生学用结合的能力,并使学院声名远播,可谓一举三得。

  如何最大限度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渠道?学院每年举行的3至4次的中小型企业座谈会和一次大型现场招聘会是人才推广的基本平台,通过学院的网站长期向社会公布人才库信息,专职工作人员长期奔走于全国各地参加各种就业会议,寄发毕业生材料、搜集人才市场供需状况。对于长期联系的用人单位,学院还为其建立专门的档案材料。毕业生走上了工作岗位,学院不会认为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而是与用人单位沟通,进一步完善用人信息反馈机制,了解毕业生适应市场的能力,以此作为办学思路调整的重要参考。

摘自:《中国教育报》 2005年11月2日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