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的教学,怎样既适应学生的实际,又适应企业岗位的需求,目前已成为广大职业院校广泛关注、竞相探索的课题。日前,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在全区中等职业学校组织的“教学展示与交流”活动显示出,适应学生实际和岗位需求,已经成为职教课改的内在动力;改革教学,已经成为职业学校的内在需求。
在朝阳区,8所中等职业学校发挥各自优势,开展了多门课程的改革实践,有效地缩短了学习与应用、教育与岗位的距离。朝阳区各职校从改革课堂教学入手,广泛利用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手段搞活课堂氛围,以工作任务为目标,将技术、文化和相应的德育内容融入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益。一位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说,在动画制作课程中,动作渐变的制作需要引入引导线的概念,如果只是教给我们电脑语言和操作路径,就会枯燥乏味。现在,老师给我们描述篮球的传递运动,让我们在实物观察中了解球体运动的真实轨迹、速度和形变,再在电脑上制作出来,既引起了我们的学习兴趣,也很快记住了操作顺序。
朝阳区职教中心教研员杨文尧对记者说,表面看来,职业学校的学生分数较低,但那是因为他们不适应学科式的教学方法,因而学习动力不足,而不是缺乏聪明才智。因此,要让这样一大批学生热爱学习、钻研学习,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
朝阳区教委职成教科科长郑培林告诉记者,通过“教学展示与交流”活动的研讨,朝阳区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好课标准:要有明确的岗位能力目标;要教会学生完整地做好一件事情;要在课堂上融入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兴趣。为支持和加快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朝阳区已经组织了教学研究力量,从战略高度开展职教的教学改革研究。
摘自:《中国教育报》 2007年1月12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