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进城务工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事物。全国1.2亿农民进入城镇和非农产业,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农民进城务工增加了农民收入,缓解了农村劳动力过剩的矛盾,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工进城务工促进了非农产业发展,推动了城市建设和发展。进城务工农民已经融入了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方方面面,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为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进城务工农民工作、生活、发展以及培训问题,要求我们把农民工培训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实事来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强调指出:“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对进城务工农民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地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和就业能力。”
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近年来,教育行政部门广泛动员和组织城乡各种教育资源,多渠道开展灵活多样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不断提升进城务工人员的劳动素质、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有效地提高了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和适应城镇生活的能力,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进城务工人员素质的提高。
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进城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离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离广大农民工迫切希望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技能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也适应不了劳动力市场和企业用工需求。
我国正处在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时期,正处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把开展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教育与培训放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来审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目前,我国有1.2亿进城务工农民,按照城镇化建设的目标,每年还要转移1000多万农村人口,这应该成为职业、成人教育培训的重要对象,也为职业、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当前,要切实抓好《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落实工作,要力争使职成学校转移前和转移后的培训规模达到每年2000万人以上,5年内使农民工基本上都能接受一次职业技能培训,促进2006-2010年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2亿多农民工开展岗位培训目标的实现。
我们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怀着极端的热忱,进一步行动起来,制定规划、狠抓落实,全力以赴地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培训工作,为进城务工人员综合素质的普遍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我们的力量。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5年8月2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