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满足成就需要 实现办学目标

  实现职业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武汉市第一职业教育中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方法是--满足成就需要,实现办学目标。

  武汉市第一职业教育中心7年前明确提出了“把武汉市第一职业教育中心建设成为办学条件一流,教育质量优良,专业特色明显,学生素质较好的全国名校”的办学目标。7年过去了,武汉市第一职业教育中心成为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确定的承担培养计算机应用及软件紧缺人才的中职学校;成为湖北省教育厅批准的英语、计算机双特色学校;学校荣获了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状。

  学校能高速度地取得办学成果的主要经验是,通过满足教师的成就需要,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

  研究教师心理优化需要的价值取向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师社会地位不断提高,教师生活待遇不断改善,教师的需要心理发生了积极变化。教师的需要心理已由生存需要、活动需要让位于发展需要、成就需要,这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心理基础。提高教师的需要层次,优化教师的价值取向,强化外界推动力和目标吸引力对教师心理活动的影响,能够激发起教师的内驱力。

  学校注意营造“奋发进取、敬业奉献”的学校氛围,突出以关爱学生为核心的师德;要求干部做好教师的表率,教师做好学生的表率,党员做好群众的表率;弘扬爱生乐教的敬业精神,抢前争先的进取精神,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学校组织教师参观蓬勃发展的武汉地区机器制造业、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让他们看到职业教育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明确现代化建设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认识中职教师的社会价值和工作责任。通过生动活泼且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教师热爱职教,热爱学校,敬业爱岗,营造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在引导教师提高需要层次、优化价值取向时,学校还注意树立干部的良好形象,充分发挥干部的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作用。学校实行结构工资制,拿钱最多的40多人,没有一个是干部。当学校建起一幢新的教工宿舍时,住房紧张的书记、校长没要一个平方米。“干部的职责就是干,决不是一切向钱看”。干部自我需要的升华,对引导教师自我需要的升华起着强烈的示范作用。“人心齐,泰山移,发展学校都出力,同心同德闯难关,携手奋斗创奇迹”逐渐成为大家的共同思想和自觉行动,越来越多的教师心里想得最多的不是自己,而是学校;不是现在,而是将来;不是索取,而是奉献。

  引导教师追求在教改中实现自我价值

  学校在激发教师成就需要的同时,注意端正教师的教育思想,引导教师把自己的成就需要与学生的成才需要、学校的办学需要结合起来,把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在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方针的基础上,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必须“面向社会需求,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未来”,针对这些年相当数量的中职学生入校时知识功底较差、自信心较差、上进心较差的实际,提出了“培养学生自信,帮助学生成功;要求学生自律,教育学生成人;鼓励学生自强,引导学生成才”。通过“三自三成”教育,学校的办学需要、学生的成才需要与教师的成就需要找到了结合点,“对每名学生负责,让每名学生合格”逐渐成为大多数教师的自觉行动。教师看到学生在不断成长,学校在不断发展,看到了自身的价值,感受到了事业的成功。

  学校为一批优秀专业教师争取政策优惠,或者破格晋升中、高级职称;或者评为名师、学科带头人。有的还被评为享受市政府津贴的专家。从这些教师身上,大家看到了自己发展的方向,看到了自己成就事业的希望。全校绝大部分教师专心自己的工作,关心学校的发展。为实现学校办学目标而艰苦努力,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依靠教师创造落实学校的办学目标

  要实现办学目标,不能没有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而要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必须为教师成就需要的满足创造必要条件。

  --合理地确定工作岗位。教师的能力具有差异性,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才能促使他的潜在能力得以发挥,促进他的事业取得成功。学校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专业、安排相关专业教师转行时,都坚持一看本人意愿,二看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三看工作需要。尽可能做到通过工作安排,为教师成就需要的满足创造条件。

  --恰当地制订工作目标。按照目标设置理论,学校在制订工作目标时,遵循可行性原则:工作目标既要反映学校的办学要求,对教师具有挑战性,又是教师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量化性原则:提出工作目标要尽可能采用量化的形式,规定便于考核的过硬指标;阶段性原则:合理确定目标梯度,分阶段提出目标要求,让教师能从实现一个个小目标和近期目标做起,达到实现总目标、远期目标的目的;可评价性原则:在制订工作目标时,明确责任范围,规定评价标准,确立时间界限,便于定性、定量地评价结果。目标管理有效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积极地给予工作支持。学校关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困难,认真抓好教师思想培训、业务进修,做好后勤保障、管理服务等工作,为教师成就事业铺平道路。尽管学校经费不太宽裕,但在物质条件上和思想、政治上为教师成就事业的需要着想,建立了教师机房和校园网,添置了许多较先进的教学设施和设备,改善了教师的办公条件,提高了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水平,还不惜重金,支持教师外出学习考察,为教师解决进修培训的相关费用。

  回顾学校的变化,在全国中职教育处于低谷的几年,恰恰是武汉市第一职业教育中心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几年,靠的就是全校教师的共同奋斗。全校教师用他们一个又一个的事业成就,铸就了武汉市第一职业教育中心今天的辉煌。 (作者:武汉市第一职业教育中心 刘启智)

摘自:《中国教育报》 2005年8月18日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