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村职业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但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表现为:一是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进程;二是滞后于普通教育发展步伐。因此要实现农村职业教育大发展,一方面要强化政府行为,实行高位推动;另一方面需要突出市场主导,实现优化配置。具体举措是:落实一个体制,抓紧两大环节,推进三项改革。
落实一个体制
要打破行业和所有制界限,统筹规划、统筹资源、统筹投入,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现有各类职教资源,优化职教布局结构,提升办学水平和效益,彻底改变条块分割、职能交叉、模式单一、统筹乏力、资源浪费、效益低下等弊端。要建立各级党政“一把手”发展职业教育责任制,使其牢固树立“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就是抓发展、就是抓就业和稳定”的思想,并在具体工作中做到“五个同步”,即在制订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同步制订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在部署经济工作时,同步布置职业教育工作;在抓经济工作时,同步抓好职业教育工作;在考核经济工作实绩时,同步考核职业教育工作业绩;在加大经济发展投入时,同步加大职业教育资金投入。
抓紧两大环节
招生方面,实行“四放开”:放开计划限制,由学校自主确定招生计划;放开条件限制,取消年龄、应往届等限制性规定,扩大招生范围;放开时间限制,既可在学生毕业前后组织招生,也可实行一年多次招生;放开地域限制,鼓励各职校跨区域招生,并鼓励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入学。
就业方面,把好“三关”:一是把好就业准入关。设置就业“门槛”,制定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用人标准,全面推行就业准入制度,用人单位录用人员必须接受相应职业学校教育或经相关职业培训合格。二是把好技能教育关。强化实际技术操作培训,缩短学生就业上岗的磨合期,使学生走上岗位就成为用得上、干得好的“熟练工人”。三是把好就业指导服务关。要加强与相关企业及中介机构的联系,加强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报,搭建多形式、宽领域、全方位的就业推荐平台,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推进三项改革
一是改革办学体制。要充分调动政府、行业、社会办学积极性,努力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采取独资、合资等形式兴办职业院校;鼓励和支持公办职校以股份制形式吸引民间投资;允许跨区域联合、校企联合,或与外地知名职校实行分阶段办学,以盘活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水平。
二是改革办学模式。实行灵活学制,融学历教育和短期培养为一体,开展形式多样、长短结合的职业教育;优化专业配置,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课堂,以就业为目标,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改造传统专业,开发新兴专业,创建骨干专业,打造名牌专业,使专业设置更加符合新兴产业及现代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产业化等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拓宽专业适应性。
三是改革人事制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不拘一格吸引具备相应教师资格的毕业生和社会人员,或采取柔性引才的方式聘请专兼职教师,充实专业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实行教师人事代理,促进教师在校际、公办民办之间合理流动;允许并鼓励教师建立多重劳动关系,让真正的教有所长者得到社会认同和合理回报。 (作者:胡汉平 江西省上饶市副市长)
摘自:《中国教育报》 2005年9月8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