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部700张健身卡、教育基金会700个U盘、百周年讲堂2400张电影卡、计算机中心500张上机卡、燕园社区中心300套生活用品、光华科技基金会近25万元衣被……”9月2日上午,在北京大学学生资助中心2007级新生的迎新现场,一份捐赠清单将来自北大校内多个部门的爱心汇聚成一份份“爱心大礼包”,带给初入大学校门的贫寒学子一份最初的温暖。
“在北大,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绝不是学生资助中心一家‘孤军奋战’,各个院系都把它当成了自己的责任,去年学校评选出的40名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工作者,几乎涵盖了北大所有院系!”北大学生资助中心主任杨爱民告诉记者,正是得益于学生资助工作的良好氛围,各部门都积极主动、尽其所能,帮助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来自重庆的2007级中文系学生黄琪,高中时就是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的受益者。今年高考结束后,如愿以偿接到北大录取通知书的她惊喜地发现,随录取通知书还寄来了一份介绍国家学生资助政策的小册子和《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我正准备填写表格申请贷款,学校资助中心的电话就打到了家里,让我有些意外,感觉自己的心一下子就和学校紧紧连在了一起!”黄琪说。
而曾经家境的贫寒、初入校门时隐隐的不安,如今在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07届毕业生马秀娟阳光般灿烂的脸上,已经找不到丝毫痕迹。“同学,需要帮助吗?”“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同学请到这边办理!”在“绿色通道”现场忙碌着的马秀娟始终面带微笑,熟练地为申请资助的本科新生讲解各项资助政策,引导他们领表、填表。4年间,从“绿色通道”走过,并在国家和学校的资助下顺利完成学业,到如今被保送继续攻读研究生,马秀娟觉得自己的经历就是每个贫困家庭新生可以预见的未来。
从1997年北大在全国高校率先推行学生资助体系、由专人负责学生资助工作至今,10年间,像马秀娟这样在国家助学贷款和学校统筹资助下,顺利完成本科学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已达28000人次。而成立于2002年的北大学生服务总队则是北大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成才”计划的重要平台,成立5年来共组织15000人次参与各种公益活动。
“‘绿色通道’关注的不仅是新生入学报到这一个环节,而且是要把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都纳入到‘绿色通道’中,为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成长成才提供个性化的帮助和指导。”北大党委书记闵维方对记者表示。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7年9月3日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