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前,重庆外国语学校体育教师曾庆霞接到学校通知――参加暑期在北京举行的西部初中骨干体育教师国家级培训。“新课程改革以来,为体育教师专门举办的国家级培训还是第一次,机会太难得了!”想想高水平培训的诱惑,曾庆霞的心早就飞到了北京;看看怀中刚出生4个月的儿子,她征得家人同意,带着娃儿上北京。“即使是边哺乳边听课,我也要坚持到底!”
7月中下旬,怀着和曾庆霞同样的向往,360名来自西藏、内蒙古、四川、云南等西部7省份的初中骨干体育教师冒着酷暑,在北京教育学院完成了自己的“充电”历程。
“笑过之后苦思量”
体育教学盲目“跟风”,忽视了技能训练,影响了学生体质
“南瓜扁担进操场,飞机坦克入课堂。学生扮成小八路,老师扮成小白兔。体育教师成啥样?笑过之后苦思量。”这首打油诗是广西的吕忠荣在理论学习课后写下的,他反思的是近年来体育教学中的“跟风”现象。
新课程改革以来,很多体育教师因为缺乏正确课改理念的指引与切实可用的培训,拿着体育课程标准“看不懂”,对怎样进行课堂教学“吃不准、摸不透”。四川绵阳的蒋恩泽进一步分析了“跟风”的苦衷和危害:“向上瞧,主管部门请来培训的专家换一批人换一套说法;向下瞧,同事之间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交流。老师们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跟风’。专家提倡快乐教学,课堂教学就以游戏为主。到最后,忽视了体育技能的训练,影响的是学生的体质。”
培训项目负责人、北京教育学院陈雁飞教授介绍说,本次培训重点针对西部初中体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技能与课堂教学设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精专业、懂教学、通技能”为目标,力求全面提高西部初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综合素养。
打开学员的课表,72学时的课程以3个模块的形式呈现,分别为学校体育形势教育、体育教师教学技能、体育教学实践运用,以“1?X3?X2”的比例分配课时,各模块中又包含了若干个分支内容。虽然理论学习在此次培训中占的比例并不大,但多数学员认为,理念的更新和思想认识上的收获是此次培训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经过这次高端培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明白了‘体育教师在新课程下该带领学生往何处走’的问题,对于体育教学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厘清了思想,自然不会再盲目‘跟风’。”来自满洲里市的王荔表示。
民间“高人”上讲台
教学员因地制宜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四川泸州的隆雪松这次培训是带着问题来的:“我们学校在市区,不缺器材,但是场地缺乏。上课时操场排不开,3个班共用一个篮球场是常事。这该怎么办呢?”
硬件跟不上,体育教育专家也能支招吗?“当然能!”针对西部地区体育教学条件匮乏的实际情况,陈雁飞专门设计了相关的教学内容:没有操场,只要有柔软的沙地,就可以开展“蹲起跳”,锻炼学生的弹跳能力、协调性;没有器材,可以砍树做成木棍,用作武术教学……通过学习,老师们真正感受到了自己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可能性,增强了信心。
培训讲师的队伍里,还有两位年过古稀的“老头儿”。该培训项目的另一名负责人袁立新告诉记者:“别小看这两位老先生,他们可都是名副其实的‘高人’。”
王守中退休前是丰台区三路居小学的体育老师。三路居小学没有操场,许多体育项目无法开展。学校因地制宜“玩”起了跳绳,在王守中的带领下,学生玩跳绳玩出了成百上千种花样,体育运动达标率相当高。2002年,王守中带领三路居小学的学生创造了“网绳跳”的吉尼斯纪录。
范恬远退休前是一名制药厂的普通职工,30多年对花毽的钻研让他现在成了首都职工体协花样踢毽的高级教练。在他的脚下,平常无奇的毽子可以上下翻飞、花样百出,人称“京城毽儿王”。
“请民间体育名家来为学员上课,首先是为了开拓老师们的思路。”陈雁飞指出,具备一定教学经验的体育教师,其教学思路容易受到惯性思维的限制,缺乏创新意识。在体育教学面临外部条件制约的背景下,必须提升教师们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过学习,虽然没有找到解决本学校具体问题的答案,但隆雪松意识到了自己的力量:“范恬远先生作为一名体育爱好者都能经过钻研,把毽子踢出那么多花样,我是体育科班出身,更应该发挥自己的专长!”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抓思路,让学员调动经验,自己实现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穿梭
和隆雪松一样,许多老师都是带着问题而来,抱着解决问题的心态如饥似渴地学习。曾庆霞心里一直悬着的难题是:“重庆的夏天天气极热,只能带领学生在树阴下做一些技巧练习,无法正常开展体育活动怎么办?”广西桂林的戴华则在犯愁:“学生体质不断下降,家长对孩子的体育锻炼又不重视,体育课一开展稍有难度的技巧类运动就会遭到家长干涉。”
“实际上,极端天气、社会因素的干扰这些问题不是西部所独有的,有些困难需要去克服,有些需要去适应,有的则需要等待解决。”北京师范大学毛振明教授指出,必须正确看待老师们目前的困惑与培训最终要解决的问题。
毛振明教授是本次培训的讲师之一,他主讲的内容“怎样上好一节体育课”深受学员欢迎。“我在上课的时候不会告诉老师们热天该怎么上课,冷天该怎么上课。”毛振明说,培训抓的是思路和方略,是授之以“渔”。“我基本上是用老师们能够心悦诚服的例子来‘串’起课堂,让他们调动经验,自己实现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穿梭。”
由于是首次体育教师国家级培训,陈雁飞表示,适合西部地区体育教师成长的培训模块还在摸索过程之中。一些学员建议,适当增加观摩课的学时;还有一些学员建议,可以将更多熟悉西部体育教学的有识之士纳入培训的队伍中。(记者 张滢)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8年8月8日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