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8日电 在我国第24个教师节前夕,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颁发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与旧版本相比,师德新规中增加了“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保护学生安全”等新条目。
胡锦涛总书记在“8?31”重要讲话中说,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
在8日上午召开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座谈会上,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认为:“教师的思想情操、职业道德比任何职业都重要。教师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亿万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
教师要关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每个教师应有的信念。教师这种爱不同于父母的爱,这种爱是对民族的爱、对祖国的爱的具体体现,是一种无私的、不求回报的爱。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承担着对国家、社会的责任,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还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引导学生不断发
展。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劳凯声说,教师由于肩负着重要的社会使命,因此必须要有严格的职业准入制度并且有严格的职业道德规范。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环。保护和扶助学生,这是教师职业必须坚守的精神底线,也是教师职业区别与其他任何一种职业的特征,在发生突发性事件时教师的行为应当体现出这个职业的神圣。
我们的人民教师不顾个人和亲人的安危,坚守岗位,忠于职守,展现出了高尚的职业操守;他们舍生忘死,义无返顾,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了学生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新时期师德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四川省汶川县映秀小学校长谭国强看到《规范》当中“保护学生安全”这一条体会最为深刻。谭校长说:“爱自己,爱自己的亲人,人人都能做到,可是在危险和死亡面前置自己于不顾,和时间争夺,和死亡搏斗,很多老师放弃了转瞬即逝的逃生机会,用他们的沉着、冷静、机智,甚至鲜血和生命,为孩子们赢得了生存的希望,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生命颂歌。”
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主席王晓龙说,改革开放的30年间,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代替了“计划”,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刻上了市场经济的烙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蜡炬成灰泪始干”等以往赞颂教师奉献精神的价值取向,悄然地发生了新的变化。所以,师德建设必须充分考虑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及教师职业的演进。新修订的《规范》,更加注重从教师职业特点和教师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强调职业精神,尊重道德属性,既看到教师职业神圣性的一面,也考虑到其作为一种社会职业的平凡性;承认教师的职业境界是有层次性的,既有适度超前的高度上的要求,又明确了不许超越的行为底线。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师曲莉梅说:“如何让学生仰慕你、爱戴你,一方面我们需要有爱的情感,另一方面更要有爱的能力、艺术。”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充满深深的爱的情感。只有在先进的教育理念下塑造出充满爱的情感的教师,才能滋养出胸怀大志、知书达理、情感丰富、富有创造力的学生,这是《规范》的灵魂所在。
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根本;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师德素养,对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意义。
周济要求,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以抗震救灾英模教师为榜样,模范地履行师德规范,以对学生的挚爱、对教育事业的责任,以人民教师的人格魅力,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做人民满意的教师。(记者 刘奕湛 吴晶)
摘自:新华网 2008年9月8日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