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拨付生均公用经费 帮扶打工子弟学校

上海保障农民工子女有合格“学位”

  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对在上海普陀区和杨浦区6所打工子弟学校就读的学生而言将是一个崭新的开始,他们将告别办学条件简陋的校园,转到区里的公办学校或政府委托的民办学校读书。这样,上海中心城区约6万名义务教育阶段适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将彻底告别在打工子弟学校读书的历史。

  为了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近年来,上海市不断挖掘公办学校的接收潜力,并且辅以扶持和规范打工子弟学校的措施,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都拥有合格的“学位”。

  随着公办学校吸纳就读比例的逐年加大,到2007年年底,上海打工子弟学校已减少到252所。同时,在打工子弟学校上学的学生,从2003年和2004年的22万余人下降到2007年的15.9万人,占所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比例从64.45%下降到41.41%。“但是在一段时间内,打工子弟学校仍然是上海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第二条途径。”上海市教委主任薛明扬介绍说,对于打工子弟学校,近年来,当地市、区县政府坚持扶持与规范相结合,确保打工子弟学校有序发展。

  从2004年起,上海市每年拨付3000万元,用于改善打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今年,市政府将完成60所打工子弟小学办学设施改造纳入民办教育管理,并列为2008年上海市政府实事。为此,上海市教委下发了《关于市政府实事项目打工子弟小学办学设施改造并纳入民办教育管理的实施意见》,对纳入民办教育管理的以招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民办学校,一次性给予每校校舍维修、设施设备补贴50万元,同时,对招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民办学校加强财务管理,在确保补贴资金用于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基础上,免除在打工子弟学校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杂费、教科书费,按接纳学生人数由市教委给予每生每年1000元基本成本补贴,其余部分由区县根据实际成本核算情况予以补足。

  此外,上海各区县还通过加强对打工子弟学校的举办者、校长和教师的培训,与公办学校结对开展教学、管理、教研活动,向打工子弟学校委派督导员(视导员、管理员)、输送教师等多种形式,提升打工子弟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记者 王友文)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8年8月26日

(责任编辑 薛丽华)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