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诵读接触经典,学习、把握、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有利于先进文化建设,能够带动和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及应用水平的提高。
2007年3月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部署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这是新形势语言文字工作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与文化相结合的一项新举措,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1)2007年,天津、山西、辽宁、江苏、福建、江西、山东、甘肃等8省(市)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上述地区分别组织了相关诵读活动。
(2)国家语委组织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6种(幼儿篇、小学篇、中学篇、大学篇、壮岁篇、晚晴篇)8册,共收录570余篇(则)诸子百家经典及史传文学作品,为诵读活动提供了选材,也是对中华经典诗文的一次集成、宣传。
(3)中央电视台10频道《子午书简》专栏中拍摄、播出第十届推普周媒体行动――“我爱诵读”暑期专题节目,持续2个月时间播放各地的诵读节目,社会反响十分热烈,激发了社会各界的诵读参与热情,扩大了该活动的社会影响,为其进一步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4)创造性地以2008年国务院增设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为契机,以传统节日为主题开展经典诵读和诗词歌赋创作活动。3月27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和国家语委联合下发通知,部署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中华赞•诗词歌赋创作”活动。截至2008年9月,清明、端午、中秋三台诵读晚会成功在江苏、湖南、上海举办并在中央电视台和当地媒体播出;全国十多个省市结合开展11届推普周活动举办了诵读竞赛和晚会等;已征集诗词歌赋近2万首(篇);经典诗文诵读比赛网络预选正在进行中,总决赛将于今年年底举办。
(责任编辑 傅佩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