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确立

  中国经济和现代化曾经错失三次历史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年至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年至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过去的160年,是中国从沉睡到觉醒的160年。1977年,中国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航程。从此之后的100年,将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奋起直追并迎头赶上的100年。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具有双重赶超的特点,既要追赶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到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又要在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同时,为知识经济奠定基础。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的双重任务,中国教育也面临着为现代化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职责。

  人口多、底子薄是中国最大的国情。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国虽然已经从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但是由于人口多、底子薄,到1992年末全国6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26年,比发达国家同期相差4.5年左右。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仅为1422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仅为803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仅为23344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为37057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和现役军人中,文盲、半文盲人口(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为18003万人,比日本的总人口还要多。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5.88%。人民文化素质低是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面临的最大压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1992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199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23938亿元,人均2042元,按1990年可比价格计算仅相当于300美元左右,排在当年世界一百名以后。国家经济发展和运行面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偏大、货币投放增长过猛、交通运输更加紧张、城市物价和部分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偏高等问题。上述情况表明,虽然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整体上仍很落后,不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巨大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就会错过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党和政府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主动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高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顺应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现代化,建设小康社会。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了改变国家命运的战略抉择---优先发展教育。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站在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度,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全局出发来认识和把握教育,将教育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作为首要任务,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先领域,优先规划、优先投资、优先保障和优先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抓住新机遇,勇敢面对并战胜新挑战。

  21世纪中国将实现现代化,中华民族将实现伟大复兴。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关键就是要优先发展教育,这是党和政府一贯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最高领导层一以贯之的战略思想。

  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必须大力普及初等教育,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包括干部教育、职工教育、农民教育、扫除文盲在内的城乡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培养各种专业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把教育作为实现20年国民经济翻两番的重要保证,第一次把教育提高到现代化建设战略重点之一的地位。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江泽民在大会上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号召:“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此次大会是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关键时刻召开的,关系到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否要继续进行下去,怎样进行下去;关系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否要坚持下去,怎样坚持下去;关系到是否能应对知识经济、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以及怎样应对挑战。这次大会成为中国现代化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作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决策;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我们党的一贯追求,也是我们党顺应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时代发展趋势的体现。从提出把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到“突出的战略位置”,再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可以看出,我们党对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认识在不断深化。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面对世界风云变幻以及中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建设的实际,在紧要的历史关头,中国政府顺应人民的意志,直面时代潮流,内在和外在的要求使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艰难中作出了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战略抉择。

(责任编辑 傅佩佩)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