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李在良――丹心映雪域 赤诚育桃李

  李在良,男,汉族,1972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 1996年7月志愿申请进藏工作,在拉萨中学任教至今,西藏自治区外语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

  10年来,李在良同志以自己高尚的师德、严谨的教态和扎实的作风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雪域高原的大地上,用自己的一片丹心和赤诚,谱写了一曲曲教书育人的动人乐章。日月入怀,奋发进取李在良同志志存高远,积极进取,立志为祖国教育事业奉献全部聪明才智。

  还在上大学期间,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成为正式党员,担任了校学生会副主席、外语系学生会主席等职务,把学生会的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也练就了一身扎实的教育、管理功夫。临毕业前,他第一个志愿报名进藏支援边疆教育事业,四川省电视台、四川宜宾电视台曾以优秀大学生进藏支援边疆教育为题对他的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西藏基础教育领域的英语教学十分薄弱,李在良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要实现西藏基础教育的“三个面向”,全面推进西藏学生素质教育,英语教学是很重要的一环。经过认真的思考,他认为应该把大家组织起来,形成合力,共同奋斗。于是,他来回奔波,上下呼吁,亲自筹建组织。

  1998年,西藏外语学会成立。李在良同志一直担任学会的副理事长、秘书长并主持学会的日常工作。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他克服重重困难,为学会做了大量工作:8年来,他外引内联,争取机会使区内教师、学生到国内外交流、学习达80多人次;组织举办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7次、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6次,参赛学生累计20000多人次,覆盖面达到全自治区5个地市,这在西藏教育史上尚属首次,有力地推动了西藏外语教学。

  对于组织上分配的工作,李在良同志从不挑肥拣瘦,拿得下,挑得起,做得好。到西藏参加工作10年,他连续10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一度时期,同时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这在西藏教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10年里,他担任班主任的班级没有一个学生受到过学校的纪律处分,没有流失过一个学生。他曾做过学校政教科的干事,担任过七年教研组长,2004年以来担任年级组长。无论是搞教学还是做管理,李在良同志都能团结一班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主动把搞好教学工作服务于西藏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由于李在良同志担任班主任工作出色,不少家长想方设法把孩子插进他的班级,因此他所在班级的学生总是比平行班的学生要多出很多。有相当部分学生由于长期不在父母身边,染上不少恶习,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差生”。

  李在良同志从不把这类学生视作其包袱,而是以他丰富的知识来指导学生学习,以崇高的人格来感化学生。说来也怪,在其他老师和家长眼里的“差生”、“坏孩子”,一到了李老师班里,情况就发生了变化。2003年,有三个藏族学生一直是全年级令人头痛的学生,临到文理分科时,没有一个班级愿意接受,李在良老师得知情况后,主动接受了这三名学生,通过李老师的耐心教育,一年后,三名学生都以高分考进了他们理想的大学,其中一位学生的阿妈流着泪,感谢老师,逢人便讲:“要不是李老师,我儿子不要说考大学,恐怕高中都毕不了业。”李在良老师就是在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中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尊敬和家长们的真心拥戴。

  更难能可贵的是,李在良同志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把做好教育工作同西藏的长治久安、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联系起来,把学生的成人成才作为自己的教育目标。创造了多少个第一10年来,李在良同志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属于藏汉族学生混编班,最多的时候藏族学生达到35人左右。他带过四届高三毕业班的班主任,其中两届培养出了西藏自治区高考状元。2004年高考,他所带的文科班里的格桑曲宗同学,以总分578分(其中英语138分,为当年全区英语单科第一)的突出成绩,获得了该年度西藏自治区高考文科状元,创下了藏族学生在西藏高考历史上的最高分。2001年高考,他所带的理科班里的何鑫同学,以总分659分(其中英语140分,为当年全区英语单科第一)的突出成绩,获得了该年度西藏自治区高考理科状元。四年培养出两个高考状元,不仅在西藏,就是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

  不仅如此,李在良同志在自己的专业学科教学和班级总体发展上也成绩赫然。他积极探索在民族地区提高英语教学成绩的有效方法。他常说,在民族地区搞教育,就是要提高民族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所担任班主任的四届高三毕业班中的藏族学生100%的升入大学本科,其中2004年的班级里的24名藏族学生中有23名升入重点大学本科,创下了拉萨中学高考历史上同类情况的最高水平。他所担任班主任的四届高三毕业班,高考升学率均在95%以上,其中2001年、2004年的高考升学率达到了100%,2004年本科率达到了92%。他本人所带的英语高考成绩均在80分以上(这在西藏教学史上可是了不得的成绩),一直保持了学校的高考英语单科成绩第一名。

  李在良同志工作中取得了如此成就,这与他勤勉工作和良好的师德是分不开的。他一直实施着他的“爱心教育”、“情感教育”、“成就教育”、“励志教育”。多年来,经他资助过的贫困学生就有30多人(包括资助现金、衣物、学习用品等);与学生谈心累计达2000多人次;家访累计达240多次。1997年,班上一名同学厌世弃学,他先后6次家访,深入细致的做学生和家长的工作,终于使这位同学回心转意,重返校园,考入大学,现已成为西藏的一名税务干部。

  1998年,高考在即,一名藏族学生突患痢疾,父母远在日喀则地区,是李在良老师守在学生身旁拿药护理,直到第二天父母赶来照看。像这样帮助学生解决的问题,具体有多少,实在无法统计。身教重于言教。李在良同志要求学生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他诚信、守时、好学上进、讲究礼仪、言谈举止文明大方、不沾染任何劣习,为学生树立了优秀的楷模,学生们私下里把它当作自己身边的崇拜对象。每一届毕业告别的场面是十分动人的,家长和学生们向李在良老师献上洁白的哈达,大家哭成一片,李在良老师更是泪流满面。泪水里包含着感动、理解与喜悦。

  一个人干着五个人的工作“奉献第一,教育第一,学生第一,教育工作无小事”,是李在良同志的人生信条。他的工作量之大,之艰辛,不仅在高寒缺氧的西藏,就是在全国的同类学校也是罕见的。由于西藏教育的特殊情况,他长期担任三个班的英语教学任务(有时多达四个班),周总课时量在40节以上,又一直担任着班主任(最多时同时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教研组长,2004年起担任年级组长,同时还兼任着西藏外语学会的日常工作。按工作总量计算,他一个人每天干着近5个人的工作。为了把每一项工作做好,李在良同志呕心沥血,废寝忘食,一心扑在工作上。1998年,他由于放不下正在带着的毕业班的教学工作,狠着心把妻子孤零零一个人留在内地生产。直到孩子一岁的时候,他才见到第一面。他高兴地去抱孩子,孩子却大声哭叫着怎么也不让他抱。一个在工作中东挡西杀的坚强的男子汉,这时候只能背过身去流下歉疚的泪水。

  李在良同志谦虚热情,有着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亲和力。无论是做教学工作还是管理工作,也不管工作量有多大,只要是他经手在干,成绩就一定会是最好的。尽管工作中头绪多、难度大,但他从没有旷过一节课、误过一件事,许多时候忙得顾不上吃一口饭、喝一口水,同事们都说他是“铁人”。确实是这样,每天李在良同志都是满面春风对学生,神采奕奕上讲台,尽量用他饱满的激情去感染学生和周围的同事。现在李在良同志已是一位年青的老教师,他总是毫无保留的把他的经验和方法传授给刚参加工作的年青教师,近几年经他指导的教师大都已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爱国诗人屈原的诗句,是李在良同志最喜爱的座右铭。他经常说:“教书育人,是一个人民教师的天职;为人师表是一个人民教师的本分”。正是如此,他才能在短短的十年里,硕果累累,誉满西藏教育。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李在良同志正在用自己实际行动为“三个代表”作最好的诠释,用自己的全部心血书写着“师德”两个闪光的大字。

摘自:中国网 2006年7月21日

(责任编辑 傅佩佩)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