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北京外国语大学委员会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围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以加强党的建设总揽学校科学发展,紧抓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围绕学校改革的方向、办学的宗旨、发展的目的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进行了大胆探索和有益的实践。
一、抓住一个“实”字,立足学科优势和学校传统
求北外之真,务北外之实 。北外“真”是什么,“实”在哪儿?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立足基本校情,学校党委提出新时期新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高质量外语专门人才,进一步发展好传统优势学科,不断创新外语专业与应用学科复合教育模式,整合各学科教育资源,不断提升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使办学成果为学生共享,为社会服务,在民族复兴和国际化进程中做出更大的贡献。学校确定的根本任务,一方面基于科学发展观对高等教育规律的现实解读,另一方面基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既有历史传统在新时期的传承。在此基础上,我校党委抓住发展的要义要务,以改革创新精神认真应对现实挑战,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解决好面临的时代课题。
二、着眼一个“强”字,健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学校领导班子是改革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推动者,肩负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多年来,我校党委对领导班子建设常抓不懈,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确保党对学校领导的组织基础和制度保证,在党委总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统一领导学校工作,集体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同时,支持校长全面主持行政工作,使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相辅相成,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我校坚持和完善党委常委会和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结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健全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强化“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机制的建设和民主集中原则的贯彻执行。要求学校领导干部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策水平,不断加强思想政治修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执政为民的理念,一切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广大师生员工办好事、办实事。
三、围绕一个“创”字,建设好党建工作主阵地
我校基层党建工作紧紧围绕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展开,将党委工作落到实处。一是正确处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关系,使组织建设与学科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全校统一规划,建立“党委―党总支(直属支部)―党支部”三级党建创优激励机制,指导和鼓励基层党组织结合实际开展党建活动;二是健全院系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明确院系领导班子履行管党责任,不断加强教师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师德建设,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三是强调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为学生所需要、为教师所理解、为职工所拥护、为党员所欢迎,党建工作重心要落实到基层各教研室、各年级学生党支部;四是以教师党支部带动学术团队建设,创设教师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引领机制;五是通过学生党员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校风学风建设,为鼓励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营造环境。
四、着力一个“能”字,增强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本领
学校党委始终将党风廉政建设与推动科学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保驾护航作用,建立健全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制度体系,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将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落实到治理乱收费、治理商业贿赂、坚持“阳光招生”、规范招投标工作等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学校还积极适应新时期新任务对干部队伍作风素质的新要求,倡导勤奋学习、大胆实践、开拓创新之风,创设学业深造、出国研修、轮岗交流新举措,为培养知识广博、业务精通、熟悉高等教育规律的干部队伍创造条件。近几年,学校通过派出干部到国外、境外进修学习方式,通过挂职锻炼和研修深造形式,帮助干部提高管理水平,拓宽工作视野,激励工作热情。这些方面的做法,都为增强干部队伍的责任心、凝聚力和执行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五、践行一个“谋”字,使改革发展成果为师生共享
我校党委高度重视让改革发展的成果为广大师生所共享,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切实解决涉及师生切实利益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十五”至“十一五”期间,学校集中财力,大力加强新语种、新专业、新学科建设,一方面适应国家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外语专门人才新需求,同时又适应毕业生就业竞争的新困境,满足广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新期待,学校花大力气新建、改扩建教学楼、公寓楼、学生食堂,优化校园环境和基础设施。另一方面,面对学生实际,突出解决好经济困难、择业就业、心理健康等一系列涉及学生健康成长和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努力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协调统一。
六、紧扣一个“特”字, 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和效果
在北京申办、筹办和举办奥运会的过程中,我校紧随“新奥运,新北京”步伐,营造“新气象,新北外”,紧抓奥运契机,开展奥林匹克精神教育,培养志愿奉献精神,为奥运会作贡献。我校师生总数约85%的专家、教师和学生等3000多名成为奥运志愿者,为奥运会各阶段提供高质量的语言专业服务。在此过程中,师生的组织纪律观念经受了锻炼,专业知识业务水平得到考验和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广大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国际主义精神也得到了极大彰显。我校近年打造“歆语工程”实践平台,将学校的外语优势与服务社会相结合,在全国10多个省区开展英语师资培训,在众多行业和领域进行共建合作,为师生社会实践创造宽广的平台,谱写了实践育人的新篇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