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北京化工大学委员会
近年来,北京化工大学党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把握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明确学校办学定位与发展思路,强化办学特色,着力提高推进学校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校园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党委的引领作用,从而有力推动了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明确学校奋斗目标
学校党委认为,在推动学校发展的进程中,党委的引领作用首先体现在针对学校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的前瞻性思考和正确决策上。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学校党委在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期待、新要求的背景下,在认真分析学校的实力、特点和形势的前提下,在广泛征求师生员工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把北京化工大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在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中长期发展目标。这个目标凝炼了适合学校自身特点的办学思路,即以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目标,坚持鲜明的办学特色,不断追求高质量。这个目标体现了改革创新的办学理念,即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和教育创新加快学校发展步伐;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道路,按照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内在统一、相互协调的原则,规模适度、结构优化、保证质量、提高效益。这个目标贯彻了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办学风格,即凝炼学科方向,加强学科建设,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择优扶重、重点突破”的原则,打造明显的学科特色和办学特色,解决国家发展急需重大问题;以高素质、高质量人才培养为核心,处理好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关系。
二、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确定学校前进道路
校党委认为,奋斗目标一经确定,党委引领学校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积极性,“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此,校党委在学校发展中,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了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道路。首先,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一方面积极抓住机遇,扩大了学校的办学规模,同时认真测算学校的办学条件和资源,不盲目扩招,稳定了办学规模,并坚持以内涵发展为主,在全国高校中较早提出把发展的重点转向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其次,坚持特色建设,有所为,有所不为,全校一盘棋,在国家投入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大的效益,集中有限的资源和经费,以重点发展要带动全面发展,以优势学科和局部领域的突破,带动全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普遍提高。第三,同时瞄准国家的急需,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急需来调整学科结构、调整队伍,在主动为国家承担急需项目的同时争取国家的支持,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
(一)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
学校党委清楚地认识到,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与核心在于学科水平。为进一步增强学科实力,校党委大力倡导直接瞄准国际的先进水平,按照“重点建设优势学科,积极扶持新兴学科,巩固发展基础和支撑学科”的方针,紧密围绕国家发展需求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针对学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着力点和方向达成共识:以国家重大需求做牵引,以现有学科做基础进行延伸交叉,拓展学科面、形成新的学科方向;借助优势学科交叉延伸高起点起步,尽快发展;科学论证、规划学科并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
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主线。学校党委提出:在保持规模适度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学科的整体水平,特别是重点学科的学术水平;进一步完善学科布局,在学科方向上不追求学科门类的大而全,努力追求国内的先进地位、国际上的知名度;大力倡导各学院针对学科发展规划组织论证,把论证作为学科整合调整和发展新方向的契机,作为锻炼学术队伍和提升教师水平的过程,作为寻找国家发展重大需求与学科发展之间契合点的突破机遇,强化一批有特色、有优势的研究方向,并瞄准学科发展的主流和前沿,不断开辟新领域,寻找新的生长点。
在学科建设的问题上,学校党委提出了“布好局、卡好位”的思想。在学科布局上,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加强交叉,瞄准国家、区域和行业发展急需,提前布局、布点、卡位,通过强势学科交叉融合,形成高地,带动新的学科领域,为高起点起步、打造学校学科特色搭建平台,承担重大项目。为此,学校在能源、资源、环境、国防新材料、生产安全等我校的强势学科、同时也是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成立了四个跨学科的中心,并在政策、机制上给予保障,目前我校“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实验室获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资格,国防新材料中心拥有一个国家级工程中心,安全中心已拥有三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各个中心均已承担大批国家重点科研任务。
由于党委高度重视,党政齐抓学科建设,我校学科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学科整体水平获得显著提高。
(二)狠抓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学科建设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学校突出“党管人才、管好人才”的原则,党委书记、校长亲自挂帅,积极致力于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培养和造就一批学科带头人,同时结合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加强在重大项目和重点突破问题上的统筹、协调、组织和领导作用。校党委认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重点学科、重点发展学科、重点实验室、教学基地为依托,以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和建设优秀创新团队为重点,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人才引进与智力并举,通过稳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并逐步完善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有效利用以及优秀人才生长的机制,造就一支学术造诣深厚、结构合理、富有活力,能够形成创新团队,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能够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的师资队伍,以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发展的需要。
学校党委充分认识到,改革是学校发展不竭的动力,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则是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龙头,抓好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就是牵住了牛鼻子。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上,党委牢牢把握“时机早、方向准、推进稳”的特点,进行机制创新,显著调动了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注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协调发展,提高学校综合实力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协调发展。人才培养方面,党委充分认识到,作为以化工类学科为主的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教学、科研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相结合,才能够在科研和生产的实践中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2004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通过开展“3+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开放战略”、大力加强与大型企业及地方共建、重视实习实践环节等措施,使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显著提高;在科技工作方面,学校党委明确以“具备承担重大科技攻关能力和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为目标,使学校科技工作取得突破进展,取得以10余项国家科技奖为代表的标志性成果,学术水平明显提高,SCI收录、被引论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承担国家科技任务、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得到提高;社会服务方面,学校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服务于北京经济和全国石油化工及相关行业,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的原则,科技成果转化与孵化能力大幅提高,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大量以学校科技项目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转移项目服务于社会,毕业生就业率稳居全国前列,为社会培养大批有用人才。
回顾学校的发展历程,学校党委深刻体会到:要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在学校改革发展进程中,党委引领、党政合力、科学定位是实现学校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相互促进是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新的时期,学校党委将以建设研究型大学为目标,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不断为国家的振兴贡献力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