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委员会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创办于1995年。2003年升格为普通高等本科院校;2005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被吉林省政府确定为省重点高校。近几年来,学校得到了快速、稳步、健康地发展,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学校党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民办高校的特点,在办学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一、主动追求一流,奠定促进民办高校健康、稳步发展的基础
追求一流是我们的信念。在办学实践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探索和制度创新,为学校的健康、稳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在办学实践中,学校树立了“一切为了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办学理念,强调办学要“无愧于家长的信任、学生的时间、社会的关注和教育者的良心”。在育人上坚持“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成才观和“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观,在办学上不求大而全、但求特而精,不求最大、但求最好。制定了“精细化和规范化建设,打牢生存根基,发挥办学优势,注入发展活力,形成鲜明特色,增强竞争实力”的内涵发展战略。
二是坚持公益性办学思想。在发展过程中, 学校坚持公益性办学思想,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自觉抵御利益诱惑,实现按教育规律办学,并把这种办学思想写进了《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章程》,确保在国家没有投入一分钱的情况下,把学校的全部积累资金用到办学当中,为学校的健康、稳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是完善学校治理结构。学校决策机构是理事会,执行机构是院务委员会,机构是教职工代表大会,党委纳入到这一体制中,定位为起配合和保障作用。党委成员中有一半以上进入学校院务委员会,参与学校日常工作的决策与管理。同时,简化机构,全员聘用,以岗定薪,一人多专、多职、多能,多劳多得,优胜劣汰的管理模式,努力营造良好、和谐、高效的工作氛围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比能力、比贡献的良好局面,为打造精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坚持质量至上,为学生提供最认真、最负责、最优质的教育
我们始终坚持为学生提供最认真、最负责、最优质的教育,就是对学校目前所拥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发挥其最大的功用和效能,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受益。
一是改革完善教育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我们制定了《全套人才培养规格及方案》,科学设计了不同年级学生的综合素质目标、基本知识目标和基本技能目标,制定了专业培养方案和素质培养计划,对学生实行分阶段、分层次、分目标的培养和教育。同时,积极深化教学改革,在课程设置上瞄准市场需求,积极探索和落实“双外语专业”、“外语+专业”、“专业+外语”和“小语种+英语”的课程结构体系;坚持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建设了大型外语实践基地―“地球村”,实现了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
二是科学合理设定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完整的教育。与《全套人才培养规格及方案》相配套,我们实施了《实践教学大纲》和《第二课堂教学大纲》,对学生的四年大学学习和实践的每一个阶段都进行了缜密规范的设计,使学生对大学四年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要达到的目标要求有了十分明确的认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得到了加强。为确保大四学生能正常完成最后一学年的教学任务,给学生提供完整的教育,我们对最后一学年的教学过程进行了科学调配,合理安排好毕业实习、综合技能训练以及毕业论文及答辩,使学生从知识储备、能力提高、信心增强三个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收获,让学生充满自信的走向社会。
三是深入推进思想道德教育,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理想追求服务。针对学校外教和留学生众多,校园内中西方文化交融的情况,为防止和杜绝宗教思想和一些不良文化的渗透和传播,学校始终坚持“德育首位、综合培养”的育人思想,在注重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致力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教给学生做人做事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努力培养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向上的心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思维方式。根据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外语、外事工作的特点,我们注意强化礼仪知识、养成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结构,尝试开设“大学生养成教育实践课”,选派一批具有扎实理论功底的优秀辅导员承担教学任务,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得到了充实和延伸。
三、构筑文化特色,实现打造精品、成就百年名校目标
学校总体办学目标是用三十年的时间实现学校的民主化、法制化、国际化,使学校成为中华儿女走向世界之桥梁、中西文化合璧之桥梁。为此,我们积极打造学校文化特色,为学校科学发展凝聚力量,增强后劲。
一是切实加强具有民办学校特点的“三风”建设。多年来,学校一直注重以“校风、教风、学风”为主要内容的三风建设,积极发挥校训“会通中外,砺志敦才”和校风“致远、务实、求精”的警示作用,引导全体教职员工加强师德修养,遵循“敬业爱生,博学善导”的教风,引导学生自觉践行“自强自律,求是求新”的学风,刻苦学习,艰苦奋斗,努力成人、成才、成功。同时,我们在全校推动以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为主要内容的“三化”建设,积极倡导“严、精、细”的工作作风和“简单做人、踏实做事”、“天下大事必从细而做”、“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的工作理念。
二是精心组织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在努力为全校师生营造文明、整洁、优美、有序的校园环境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不同文化及背景的本地、内地及外国学生互相交流,共同推广多元文化校园的建立。目前,我们凝练出了“开拓创新、勇于拼搏,求‘公’致远、追求百年,务实求精、严细结合”的学校精神,作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三是大力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即“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外向型人才为核心,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扩展办学空间,加强国际交流,逐步走向世界。”为此,学校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引进了来自英、美、法、德、俄、韩、日、西班牙、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的52名外籍教师来校任教;学校与俄罗斯、韩国、日本、西班牙、法国等大学的留学生互换项目规模不断扩大; 2009年我们与德国慕尼黑大学合作将在吉林省开展德语培训基地项目建设。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