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加强高校党内民主建设 推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

中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委员会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高校党内民主建设关系到党在高校的核心领导地位,关系到党的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委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党内民主政治建设, 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坚持继承与创新,有力地促进了学校事业的科学发展。

  一、加强高校党内民主建设在推进高校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加强高校党内民主建设是提高党在高校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党在高校的执政能力具体体现在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科学决策、民主治校、依法治校, 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只有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广纳群贤, 集思广益, 形成广泛集中师生智慧的有效决策机制, 才能使学校党委的决策正确、可行,从而提高党在高校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2.加强高校党内民主建设是促进高校科学发展的需要。在高校各项事业迅速发展的同时,还有许多不和谐的因素影响着学校事业的科学发展。只有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使广大师生员工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形成合力, 不断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

  3.加强高校党内民主建设是推进高校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有力武器是发扬党内民主,新时期加强高校党内民主建设,是帮助高校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需要,可以及时纠正高校出现的腐败想象和不良风气, 也是保持高校党员、干部同广大师生员工联系的一个重要措施。如果高校党内民主建设不力, 腐败滋生任其发展, 势必会影响学校事业的科学发展。

  二、加强高校党内民主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党内民主建设涉及的内容很多, 但最根本的是制度、机制的创新。近年来,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围绕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 在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召开党的代表大会、院( 系) 党务干部选拔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

  1.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党委是高校的领导核心,主要是把握办学方向,谋划全局。有关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目标、发展规划的制定,重大政策措施出台、干部任免、大额资金使用以及关系学校发展的重要问题, 都由学校党委集体讨论决定。我们在领导班子内部切实贯彻人人平等的原则;在决定问题时坚决执行“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在决定问题过程中, 切实做到以充分的民主讨论为基础。同时, 对涉及学校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 对涉及广大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广泛征询意见,提高师生员工的参与度。

  2.首次实行党代会提案制。2006 年5 月, 我校以第九次党代会召开为契机,首次实行党代会提案制, 对党代会闭会期间党员代表的职责、作用的发挥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学校第九次党代会上, 150 名代表提交了涉及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学科建设、科研工作等方面内容的57 项提案, 涉及代表395 人次, 立案56 项。党代会提案制的实行, 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党员参与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这些提案的办理有利于校党委更好推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决策, 促进了学校事业的科学发展。

  3.积极探索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新途径。民主选拔干部是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校党委根据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新特点, 在院( 系) 党务干部选任中实施了“一荐”(指党员个人自荐)、“一推”(指本单位群众民主推荐)、“一选”(指单位党员选举)的办法,选拔 院( 系) 党务处级干部。2004年上半年共选拔了14名党务处级干部, 其中新选拔7 名, 占选配总数的50%。在2008 年新一轮干部选聘中,继续实行“一荐、一推、一选”的办法并取得圆满成功。该办法的推行, 使党务干部选任工作实现了党内民主与群众民主的有机结合, 实现了由组织“让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促使了党务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激发了党务干部工作的热情,使党务干部的精神焕然一新,有力促进了学校党建工作上水平。

  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有力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明显提升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2006 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同年, 学校“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与转化创新平台项目”进入“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标志着学校进入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行列。近3 年, 学校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1 个,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机构5个,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两个, 承担“973 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 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 0项。2007 年, 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达标检查验收。

  三、关于加强高校党内民主建设的几点思考

  1.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党员在学校事业科学发展中积极性和创造性。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坚持党员主体地位”作为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举措, 是对党建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和创新。只有尊重党员主体地位, 才能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 从而进一步推动党内民主建设,营造党内民主讨论氛围, 创造党内和谐的工作环境。尊重党员主体地位, 必须在党内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 培养党员的主体意识,充分体现党员的意志, 尊重党员的民主权利,让党员积极地参与党内事务, 切实在党的事务和决策中发挥作用。

  2.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保障学校科学决策机制的完善和决策水平的提高。推进高校党内民主建设的关键就是要加强相应的制度建设。要不断完善民主讨论制度, 营造党内不同意见充分发表、平等讨论的制度环境。要不断完善民主决策制度, 进一步推进校务公开,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使学校党委的各项重大决策科学而合理。要不断完善干部民主选拔制度, 通过差额考察制、任免票决制、任前公示制等, 使组织考察与群众推荐、专家意见与群众意见更好地结合起来, 增强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选择权, 形成干部能上能下、有上有下、积极向上、有序竞争的良好氛围。要不断完善民主监督制度, 保障广大党员和基层党组织有效行使监督权, 坚持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使党的权力在阳光下得到正确行使, 从而推动学校事业科学发展。

  3.以发展党内民主推进民主治校,推动学校事业科学发展。民主治校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高校的集中体现。民主治校的关键是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保证高校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路线前进。这与在高校发展党内民主的实质和目的是一致的。我们要进一步拓宽党内民主渠道, 充分运用党员大会、民主选举、信访工作、组织生活、党组织报告工作、干部述职听取评议等途径和形式, 使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能更多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 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 为党员行使民主权利创造必要条件。同时, 要严格执行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充分调动和发挥工会、共青团、教代会、学生会等群众组织和学术组织以及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专家学者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 共同把学校管理好、建设好。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