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民族大学委员会
近年来,在国家民委、教育部党组和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的正确领导下,中央民族大学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精神大力加强学校党的建设,为中央民族大学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一、抓思想,把方向,理清发展思路
办好中央民族大学,要牢牢把握学校定位的三个基本点,即办学的政治方向、服务面向和发展目标。在政治方向上,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始终以培养坚定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献身民族地区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杰出人才为己任,努力造就少数民族之精英、民族团结之模范、民族工作之栋梁;在服务面向上,必须充分认识学校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特殊作用和地位,始终坚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在发展目标上,必须深刻理解国家把中央民族大学纳入“985工程”和“211工程”进行重点建设的战略意图,自觉地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奋斗。学校党委从这“三个基本点”出发,分析形势、研究校情、谋划发展,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其核心内涵是:坚持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办学,致力于少数民族杰出人才的培养和民族问题战略研究,为国家民族团结与发展提供高水平服务;突出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创新能力两大主题,实施质量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三大战略,紧紧围绕建设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定位推进各项工作。
二、抓决策,谋大事,推动事业发展
1.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基础性工程,突出教学科研中心地位,大力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学校党委既把握高等教育规律,又把握民族工作规律,做到“三个坚持”,抓好“三项建设”。“三个坚持”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坚持把深入民族地区进行田野调查和社会实践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坚持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在民族问题研究和理论创新中培养创新型人才。“三项建设”为:一是学科建设。依托民族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等传统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加快法律、管理、环境与生态等交叉学科和应用型专业建设步伐,构建人才培养和学术创新的坚实平台。二是教学建设。近年来,学校平均每年投入2500多万元支持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库和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三是条件建设。近年来,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和教学科研条件平台建设。其中,投入基建资金8.27亿元,新增教学科研和学生生活用房24万平方米;投入8500多万元进行实验室建设和改造;投入3000多万元建成具有较高水平的数字化校园系统和网络教学平台。学校新校区建设已基本完成前期规划手续,进入征地阶段。
2.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充分发挥“985工程”和“211工程”的支撑与牵动作用,着力提高学校的科研创新能力和整体办学水平。学校“211工程”、“985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不断健全和完善科研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7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74项,横向科研项目159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48项。
学校党委十分注重发挥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国家民族问题决策咨询服务的思想库、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与服务中心以及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阵地。近年来,学校党委提出要进一步强化民族团结、民族地区发展、国家安全、边疆稳定等问题的实证研究和理论创新,为国家民族问题决策提供高水平服务。学校专家学者关于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问题、“东突”与恐怖主义问题、边疆跨境民族与边疆稳定问题、宗教与国家安全问题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成为国家在新形势下确定发展战略、制定民族政策的重要依据。学校有多名教授被聘为国家有关方面和部委的咨询专家。杨圣敏教授、牟钟鉴教授分别就中国民族关系问题和民族宗教问题为中央政治局领导集体学习讲课,他们的研究成果被中央领导充分肯定。此外,学校积极开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艺术的发掘与研究,在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3.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制度创新。建立健全了学校党委常委会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学术委员会章程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通过“以评促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这些改革和建设措施,保证了学校工作决策民主、政令畅通、协调有序,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水平。
三、抓班子,带队伍,汇聚高水平人才
1.加强学校领导班子自身建设。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增强驾驭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能力;严格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办事,提高决策水平和班子整体凝聚力、战斗力;改进作风,为民、务实、清廉,团结、公道、正派,全心全意为师生员工服务。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和群众路线相统一原则,积极进行干部制度改革,建立起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强化了干部考核、监督、奖惩、培训和交流工作,有效地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明显提高,在学校改革建设中发挥了中坚和骨干作用。
3.加强高端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学校每年用于教师培养、进修、奖励和人才引进的经费均超过1000万元,学校制定实施了特聘教授、学科带头人、教学带头人的评聘管理办法和高端人才引进工作实施办法。2007年引进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博士、博士后60多人;选派80多名教师到国外著名大学进修、访学、开展学术研究;学校进入了国家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工程”。目前,学校有双聘院士2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8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等国家学科评审机构成员18人,国家有关部委咨询专家和在国家级学术组织、国际学术机构中担任重要职务的学者70多人。
四、抓党建,保稳定,构建和谐校园
学校党委始终把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切实抓紧抓好。一是紧紧围绕教学科研中心工作和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任务,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二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三是以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弘扬“美美与共、知行合一”的大学文化和治学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四是坚持推动学校事业发展与实现教职工人的发展的有机统一,认真对待和积极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努力营造学校在发展、群众有奔头的和谐、奋进的良好氛围。 学校连续三年获国家民委文明单位称号,2007年获得首都文明单位称号。
中央民族大学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当前国内外复杂形势和背景下也面临着一些新的严峻挑战。如今年西藏“3.14”事件发生后,少数藏族学生对事实真相缺乏了解和被一些小道消息蛊惑,于3月17日晚在校园内点蜡烛静坐祈祷安宁。学校党委在上级有关部门领导下,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使静坐活动得到妥善处理,并针对民族工作和民族院校所面临的新情况、新课题,采取了一系列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举措。一是在全校学生中广泛开展“三讲教育活动”,即讲清事实、明辨是非;讲清利害、晓之以理;讲清纪律、提出要求,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二是以迎接2008北京奥运会为契机、以西藏“3?14”事件为反面教材,在全校范围内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三是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四是加强院系处级领导班子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民族管理干部的优势和特殊作用;五是以迎接奥运、服务奥运为主题,认真做好暑期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六是进一步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打好学生思想教育基础;七是以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达标检查验收为契机,全面推进学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今年4月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对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检查,评为“优秀”。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