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等教育 努力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作贡献

中共天津市委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天津市委教卫工委深刻认识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更加直接、更加紧密地为经济社会服务,对于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工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改革发展,紧紧围绕主动服务和全力支撑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干事创业,努力实现科学发展的新突破,形成科学发展的新优势。

  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天津高等教育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己任,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在资源配置、结构布局、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特别是密切联系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需要和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紧紧抓住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重点人才三个关键,强化内涵建设,巩固发展学科特色,取得了长足进步。截止目前,全市普通高校在校生超过4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5%。全市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及博士点和硕士点分别达到了49个、273个和754个,本科高校实现了硕士点全覆盖,有效提升了高校学科实力,也有力促进了高校创新能力的提高。目前,全市80%的国家级、部委级和85%的市级重点实验室集中在高校,100%的国家自然科学奖、67%的技术发明和39%的科技进步奖,以及98%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62%的市级技术创新重点项目也都出自高校,高校日益成为天津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技术创新的生力军。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天津高等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特别是对区域经济的支撑力度偏弱,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还没有完全实现有效对接。

  当前,天津高等教育正处于加快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提出了“两个走在全国前列”和“一个排头兵”的要求,为天津高等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面对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我们在高校广大干部群众中,广泛开展了“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增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的责任意识和主动意识,积极融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服务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把人才培养的过程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结合,把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相结合,推动高等教育在融入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在壮大中贡献。

  二、夯实基础,强化载体,全力支撑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为了适应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在高校中下大力量推动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重中之重”学科建设,大力实施“科教兴市行动计划”,不断增强对智力资源的培育、配置和调控,大力提高原始创新、特别是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促进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努力把教育资源转化为发展的资源,把教育优势转化为发展的优势。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供智力支撑。我们围绕滨海新区产业发展的需要,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性、适应性和发展性,注重发挥品牌专业、特色专业优势,积极发展紧缺专业和新兴专业,大力改造传统专业,主动调整专业方向、专业内容,加强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促进学科链、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有效对接,努力为滨海新区支柱产业、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培养急需人才。目前,教育系统已经与滨海新区有关部门达成供求合作关系,围绕软件外包、新型能源、文化创意、现代医药、石油化工等产业发展需要,凝练学科,设置专业,充实课程;围绕中新生态城、空客A320、百万吨级乙烯、千万吨级炼油等大项目建设需要,提供人才培养条件,创设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人才培养基地。

  ――瞄准新区产业集群,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供学科支撑。学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我们在全市高校中第一批遴选了13个学科,实施“重中之重”建设,已经有11个进入国家重点学科行列。目前,天津高校国家重点学科总数已经由“十五”初的36个增至59个。在新一轮“重中之重”学科建设中,我们注重学科结构的调整和重组,重点培育建设一批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对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有重大影响的学科。特别是注重利用学科资源,依托重点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工程中心、文科研究基地、教学实验基地、产学研基地,发挥人才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综合优势,大力提升集成创新水平,提高承担大项目和解决企业整个流程各个要素问题的能力,形成学科建设支撑滨海新区产业发展的新态势。由天津高校承担的大学软件园建设、半导体照明研究(LED)项目、生物医药研发、绿色能源、海洋技术、航空航天技术与产品的研发等,都是围绕滨海新区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以学科特色鲜明、支撑有力、成果突出,被列入天津市20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为此,我们将进一步集中和整合高校学科和科研力量,汇集多方资源,集中力量进行研发,促进学科一对一地支撑天津六大支柱产业、七大产业集群的发展。

  ――加强产学研一体化,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供平台支撑。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需要出发,我们制定实施了“科教兴市行动计划”,全面推动产学研战略合作,通过重大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高水平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及企业孵化,把高校技术优势和科技成果通过产学研平台尽快实现产业化,尽快与市场对接,尽快转化为生产力。高校围绕中新生态城建设、现代医药发展、软件和IC设计、新能源技术应用、创意产业开发、移动信息服务等天津重大产业项目,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综合优势,有效对接,多极支撑,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努力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像围绕拥有多项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膜技术,已经形成推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的、高水平的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前不久,国家级膜产业化基地项目――年产100万平方米的中空纤维系列产品产业化示范工程,已经落户滨海新区。此外,围绕大飞机、大火箭等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落户滨海,与教育部携手建立创新研究和人才培养平台,支撑支柱产业发展,促进产业链向高端转移。

  三、统筹兼顾,全面协调,促进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是第一要务,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我们在推进科学发展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统筹兼顾、全面协调,把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贯彻落实到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去,促进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与加快发展共同提高。我们注重全面加强高校党的建设、事业发展和社会稳定等各项工作,全面协调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全面统筹高校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等各个方面,抢抓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历史性机遇,着眼于主动融入和服务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促进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从经验办学向科学办学转变,在注重抓好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大学的社会职能,在服务社会中推动高校自身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同时,我们还特别注重处理好发展过程中好与快的关系,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快中求好,又好又快地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进一步推动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全面进步。我们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科学发展”大讨论,扎实推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各项工作。我们注重发挥工委抓党建、促发展的优势和传统,坚持不懈地抓好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工委定期举办高校党政领导干部研讨班,开办讲座,研讨交流,搭建经验共享平台,建立学习交流机制,不断提高高校书记、校长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进一步推动事业发展与和谐建设相互促进。我们牢固树立“抓稳定就是抓发展”的观念,着眼于维护校园稳定、促进校园和谐,针对重点发展领域的稳定问题超前谋划,做好预防性设计,做到事业发展与和谐建设同规划、同开展、同进步。正在建设中的天津“大学软件园”,涉及到教育、科技、财政支持、土地规划等多个方面。我们周密安排,扎实工作,确保各个工作环节稳定与高效。多年来,工委始终注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拓宽工作渠道,改进工作方式,努力构建起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德育体系,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才服务。特别是针对当前国际经济不利因素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影响,我们及时研究分析形势,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居安思危,艰苦创业,全力推动高等教育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