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以新战略、新定位为抓手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扎实推进“十一五 ”规划

中共上海外国语大学委员会

  党的十六大以来,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在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同时,自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结合全国高校改革发展大势、上海区域优势、上外办学特色等内容,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精髓融会到学校新战略、新定位的形成和实施过程之中,加快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的步伐。

  一、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方针,科学合理地制定了上外发展的“四、三、二、一”新战略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上外在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制定和启动“十一五”规划的背景下,提出了上外未来发展的基本战略――“四、三、二、一”新战略,即以学风、政风、作风和会风“四风”(即一是切实加强学风建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二是切实加强政风建设,坚持执政为民、求真务实;三是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四是切实加强会风建设,坚持民主科学决策、提高管理效能)建设为政治保障,以打造外语专业、复合型和国际化办学“三个核心竞争力”为中心,以“人才强校”和“学科强校”为两大支撑点,最终实现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人才培养目标。

  (一)新战略体现了政治保障与学校中心工作和实现特色人才培养目标这一根本任务的统一

  新战略明确把“四风”(学风、作风、政风、会风)作为新战略的政治保证。上外党委认为,如果没有党委发挥政治领导核心作用、党总支发挥监督保障作用、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那么打造“三个核心竞争力”、推进“学科强校”和“人才强校”以及培养特色人才将失去政治保障和可靠依托。上外把党的政治保障与学校中心工作和特色人才培养统一于新战略之中,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统一的具体化。

  (二)新战略体现了特色人才培养目标与学校面临的内外环境的统一

  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特色人才培养目标,是上外党委在具体分析我校内外发展环境基础之上提出的。从外部环境来看,虽然现在全国有几百所大学开设外语专业,办学质量也在逐步提高之中,但仍不能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持续需求;从内部环境来看,上外在全国外语类院校中学科实力、教学质量均名列前茅,又有20年复合型专业建设经验,国际化办学规模和水平也在稳步扩大和提高之中;上外高级翻译学院已培养出了为社会各界充分肯定的高级同传人才,现在上外又积极培养多语种人才。因此,上外有条件、有能力与其他高校展开“错位发展”,定位于高端人才培养,走特色、精品办学之路,做响上外“金字招牌”。特色人才培养目标与学校面临的内外环境的统一,是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相统一的具体化。

  (三)新战略体现了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手段的统一

  实现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必须采取与其统一和适应的手段――不断深化“四风”建设、打造“三个核心竞争力”、“人才强校”和“学科强校”。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在“十一五”规划中,上外党委把打造“三个核心竞争力”、“人才强校”和“学科强校”作为“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加大投入,而且在规划的实施中采取了新的机制和体制,特别是在科研考核、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量化了指标,强化了目标管理,体现了责权利的统一。人才培养目标与运用手段的统一,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的具体化。

  二、总揽全局、统筹兼顾,确立了上外创建“研究教学型”大学的特色办学定位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基于我校的文脉传承、办学优势和可持续发展,上外党委经科学调研论证,明确提出了上外“研究教学型”大学的定位。“研究教学型”大学的内涵强调所培养出的人才不仅层次较高、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以及跨文化交往和沟通能力,而且还特别强调了以科研引导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科研教学并重,即教学和科研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在新定位的实现上,党委强调“分三步走”实现办学定位。

  (一)新定位统筹兼顾了校内教学和研究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充分利用

  由于办学的历史原因和专业所限,上外较长时间以来是一所以教学为主的一所外国语大学。随着上外自身的努力和发展以及社会对高层次、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持续需要,上外确立了“研究教学型大学”定位,办学资源将随着办学定位的实现过程逐渐向研究和科研领域转移,但教学仍保持相当的比重,即研究教学并重。就上外自身来说,新定位合理分配和利用了自身资源;但就全社会而言,上外定位于“研究教学型”大学,与其他高校展开“错位竞争”,充分利用和发挥了上外的优质办学资源,也为全社会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二)“分三步走”实现办学定位,既考虑了当前的发展,又统筹兼顾了长远的发展

  上外党委认识到,实现“研究教学型”办学定位,不仅必须统筹兼顾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必须统筹兼顾教学、科研以及学科结构的调整,而且必须统筹兼顾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的确立和实现。为此,党委提出 “分三步走”实现办学定位:在“十一五”乃至“十二五”期间为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要不断加大科研含量,但仍然以教学为主;在此后20年为中级阶段,在这一阶段,要大大强化科研工作,但仍然以教学为主体,科研和教学比重约为4:6;最后在2050年前后为实现既定办学定位的阶段,研究教学并重。党委把实现新定位与学校“十一五”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使新定位的实现始于现在、方向明确、阶段性目标清晰,既考虑了当前的发展,又统筹兼顾了长远的发展。

  三、新战略、新定位坚持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和核心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上外党委在制定新战略、确立新定位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鼓励广大教职工干事业、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

  (一)党委“四风”建设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宗旨

  上外党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和谐理念。学校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在短短的三年里基本解决了教职工的住房补贴;教职工工资连续4年保持一定比例增长,离退休教职工每年增加共享费30%;增加了新进博士研究生的住房补贴标准;延长了松江购房补贴时间;减免了在上外附中和上外第一实验学校就读的教职工子女的部分学费;设立了“经济困难教职工大病救助基金”;学校还“特事特办”,解决了部分教职工生活上的实际困难。通过实施以上一系列“暖心”和“安心”实事项目,广大教职工心齐气顺,学校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二)党委坚持“党管人才”,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是贯彻落实党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人才政策的体现

  党委始终把人才工作作为学校实现新战略、迈向定位的关键性支撑。党委要求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人才工作在学校全局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要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政治优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管人才”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做细、做深、做实、做透。党委提出,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分配、流动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坚决破除束缚人才成长和限制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观念、做法、体制”。要认识到人才引进是“权宜之计”,立足自身培养才是“长久之计”。要把握好人才的“总量控制”和“方向控制”,注重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期性、渐进性和稳定性。要以对学校和青年教师的未来高度负责的主人翁责任感,关心、帮助青年人的成长;要继续发扬“传帮带”优良传统;要根据个人所长、学科需要为中青年后备人才定研究方向、定学术身份;要精心组织、合理安排,使师资培训在更高的平台上“走出去、请进来”。要逐步推进“评聘分离”,动态量化人才评估标准。要建立流动科研编制,对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上外制定的新战略、新定位在内容、根本要求、本质和核心三个方面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高度一致,标志着上外党委自觉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已成为党委建设和谐校园的有力抓手,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执政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上外党委有信心、有决心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进一步推进新战略、实现新突破,确保我校“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