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云南大学委员会
近年来,云南大学党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推进党的建设,为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一、主要做法
(一)立足于全面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多年来,我校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工作,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等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从根本上保证了学校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思想建设。我校党委高度重视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学校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把理论学习作为一项首要的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组织建设。我校党委坚持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增强团结”为重点,不断加强院级党政班子建设、党支部建设和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的有效途径,改进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活动方式,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及运行机制。
作风建设。我校结合自身实际,狠抓“三风建设”,即教风、学风和干部工作作风建设,为学校中心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此基础上,学校积极致力于以良好的作风促进学校廉洁文化的建设,针对学校主要由干部、教师、学生三大群体组成的特点,提出了“三廉”教育的构想,即针对干部进行廉洁从政教育、针对教师进行廉洁从教教育、针对学生进行廉洁从学教育。
制度建设。我校党委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策”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实际工作中,校党委既注重充分发挥领导班子集体的作用,又积极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在职权范围内依法行政,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反腐倡廉建设。我校党委切实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群众支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以改革创新精神整体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二)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不断创新和完善党建工作长效机制
1.建立党员发展的新机制
经过长期探索实践,我校党员发展工作已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工作思路,建立起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的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机制,构建起校党委、院党委、党支部三者相互衔接的责任体系,切实把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落到实处。在确保发展质量的同时,不断努力扩大党员队伍。
几年来,我校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不断推进,学生党员比例始终保持稳中有升。截至2008年6月底,全校党员总数达到9585人,学生党员数占全校学生总数的31%,再创历史新高。
2.建立党员教育的新机制
我校把培养教育贯穿于党员发展和管理的全过程。在学生党员发展教育方面,我校不断完善和推行“4+1”模式。“4”,指4个阶段的教育,即认真做好对新生的入党宣传教育、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校培训、预备党员的转正教育及学生党员毕业离校前的学习教育。“1”是指常规教育,即充分发挥组织生活对党员的教育作用,完善党员继续教育的制度与措施。
――新生的入党宣传教育。从2004年起,每年秋天新生入校时,学校党政领导都要亲自向他们赠送一本大学生党课读本《到党旗下集合》,并由校党委领导为新生上第一堂党课。
――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校培训和预备党员的转正教育。每个学期,党委党校都要分批分期组织开展预备党员转正前集中教育培训工作。原则上,预备党员须经教育培训才能办理转正手续。
――学生党员毕业离校前的学习教育。毕业生党员离校前,各院级党组织要重点围绕如何看待和适应现代社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等内容,采取有效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同时,通过组织毕业生党员参观监狱、参观警示教育基地、听服刑人员“以身说法”等方式,为即将踏入社会的同学敲警钟,使他们走稳走好未来的人生之路。
3.建立党员发挥作用的新机制
我校党委从2004年起启动“100点创优行动”,每年在全校设立100个“云岭先锋工程党员示范点、示范岗”,以展现我校共产党员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及学习生活中的精神风貌和先锋模范作用。“100点创优行动”的推行,大大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切实达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
4.建立干部培养教育和使用管理的新机制
(1)强化干部培养教育
在加大干部选拔任用力度的同时,我校始终把干部教育培养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在培训中努力从形式上和内容上积极创新,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校每年在校内举办“中层干部(扩大)培训班”,围绕“高等教育发展与现代大学管理”的主题,以中外教育家论坛的形式,举行系列专题报告会,对全校中层干部和青年教师骨干等上千人次进行大规模的培训。迄今已成功举办两期的“青年干部培训班”共有80位青年干部参加了学习,每期时间均在4个月左右。
(2)强化干部使用管理
2005年,我校对全校处级干部进行新一轮聘任。在此次处级干部聘任中,岗位发生变动的处级干部,约占调整、聘任前我校处级领导干部总数的67%,进一步加大了机关和机关、机关和学院、学院和学院处级干部轮岗交流的力度。
2008年,学校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新一轮中层干部聘任中,在群众民主测评和领导干部交叉测评的基础上,采用群众民主推荐、教授大会推荐、领导实名推荐和干部自我推荐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选拔和聘任干部,大大推进了干部工作的民主化进程。
二、几点体会
(一)着眼于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以“大党建”理念构建“大党建”格局
1.建立并完善统一协调的党建工作领导体系
我校党委一贯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学校党委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党建工作。党委领导经常深入基层党组织,了解情况,指导工作。每年初,校党委定期召开党建工作会议,对上一年度党建工作进行全面回顾,对本年度党建工作作出统一部署。2007年,根据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发展需要,在“大党建”理念的指导下,学校进一步调整和充实了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党建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综合协调,有利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各项工作。
2.加强多元化党建工作队伍建设
长期以来,我校党委高度重视加强党建工作队伍建设。除了在各基层党组织设置专门的党务工作干事,为了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力量,我校不断健全和完善学院特聘组织员制度,并在党委组织部设置了校党委专职组织员岗位,负责了解和指导各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发展工作。同时,我校还积极推行党建督导组制度,聘请一批长期从事党建工作的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扎扎实实抓好基层党建工作。
3.大力推进“双责任制”的实施
2003年,我校在全省高校中首次提出并全面实施“基层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在此基础上,2007年,校党委决定在全校各院级党组织中实施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并将其与连续执行了7年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同时推进、共同展开,形成了两个责任制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贯彻落实体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着力构建统一协作、高效运转的“大党建”格局,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积极构建党内和谐文化
多年来,我校党委积极倡导在党内营造相互关心帮助、和谐共进的良好氛围,努力以党内的和谐文化影响和引领校园文化、社会文化。学校党委积极推行校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党支部制度,校级党员领导干部分别联系一个党支部,定期或不定期参加联系支部的组织活动,对支部工作进行有效的调研和指导。学校为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老党员建立专门档案,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慰问、走访,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每年“七一”建党节还要给这些老党员同志以特殊的礼遇。对70岁以上的党员和有特殊困难的党员也进行专门登记,给予特别的关爱和帮助。
在过去几年里,我校党的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可是也存在相当的不足。今后,我们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党的建设,切实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工作,以改革创新精神解决问题,促进发展,建立更为完善的党建工作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为不断推进学校各项改革和建设事业提供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