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北科技大学委员会
河北科技大学是河北省重点建设的多科性骨干大学,1996年5月由河北轻化工学院、河北机电学院和河北省纺织职工大学合并组建而成。近年来,学校党委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带领全校师生员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学校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作为河北省本科高校的试点单位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校力求通过此次活动,形成基于科学发展的文化自觉,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解决突出问题,促进科学发展。
一、从快速成长的实践中体验科学发展观的真理价值,在全校师生中唤起思想观念变革的内生性需求
合校十年来,学校取得了快速发展:一是发展速度快。自1998年到现在,全日制在校生由8300人发展到近3万人;固定资产总值由9700万元增加到7亿元;本科专业由23个发展到60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实现零的突破并发展到39个;建成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等。二是发展劲头足。校、处两级领导班子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想干事的愿望和干成事的决心。学生学习劲头足、学风好,考研率、英语四六级通过率持续上升。三是发展前景好。学校的学科专业与河北省重点建设的支柱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结合紧密,与经济建设关联度高,有一个较好的学科专业平台。新校区的建设和启用,为学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平台。
总结已有的进步,我们认为得益于以下几方面举措:
第一,高举发展的旗帜,坚持不渝地推动发展。学校党委不断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用发展的旗帜凝聚人心,以发展的方式解决矛盾,用发展的成果惠及师生。如抓住高等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机遇,实现了硕士点零的突破并较快发展;抓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机遇,扩大办学规模,实现了新校区的进点建设;抓住教育部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机遇,取得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的成绩。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校工作的教师博士达189人。靠人才推进学校发展,也使教职工的个人价值在事业发展中得到提升。建立了二级教代会制度和教授治教的独立的学术委员会制度;大量选派教师到国外交流进修;每年投入一千万元建设创新团队;因人制宜,为学生配备成长导师,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第三,重视科学方法,努力把握好工作的节奏和重点。学校党委在对工作进行总体安排时,着力把握工作节奏,每年集中力量抓一、两件大事,寻求重点突破。特别是近三年以来,新校区建设和启用、本科教学评建、学科建设等等,年年都有新举措,年年都有大作为,年年都创新佳绩。
第四,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统筹兼顾,处理好校内和校外两种资源的配置。与社会、企业之间的通力合作,使我们不仅在学科建设上得到了很大支持,在新校区进点建设、民心河总退水渠治污、公交车通车等方面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较好地处理了学校内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使学校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声望日益彰显。我们已有七个专业列入本科一批招生,招生分数、就业率连续八年名列省属高校前茅。
回顾过去的发展实践,我们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审视自己,是一个对科学发展观的依赖由自然到自觉的过程。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我校而言,恰逢其时。我们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让全校师生学深、学透,进一步唤起对科学发展的内生性自觉需求,把科学发展观切实地贯彻好、实践好。
二、认真做好学习实践活动各个环节的工作,努力培养科学发展的文化自觉
为把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做好,我们明确了四个要求:
第一,要有鲜明的主题。校党委经过反复酝酿、讨论,确定了以“坚持科学发展,强化学科建设”为主题,以“总结过去十年发展,聚焦未来新的十年”为主线,以“提升学科专业水平,强化科学管理和思想文化建设”为实践载体,全面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能力和水平。广大党员普遍认为,活动主题抓住了学校科学发展的“牛鼻子”,站位高,眼界宽,基调准,思路明。
第二,要有明确的目标。校党委从实际出发,确定了要达到的六个目标: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要有新提高。二是解决与科学发展观不相吻合的突出问题。三是推进科学管理、促进制度创新,形成一批制度性成果。四是高水平的完成学科发展规划。五是巩固思想文化建设成果,形成对先进校园文化的认同。六是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增强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这些目标的实现,能为学校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政治基础。
第三,要强化实践特色。学习实践活动的每个阶段、每个步骤都围绕主题进行设计、展开,每项工作都深入群众,每个问题都进行督导,务求实效。如:校领导调查研究环节,精心设计调研题目,深入每个基层单位,座谈会涉及到师生员工的每个层面,形成的调研报告有理有据。调研过程中,贯彻边学边改方针,对于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向群众解释清楚。
第四,坚持分类指导。学校党委对普通师生、党员、党员干部和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不同的目标要求,并在总体实施方案外,分别制定了大学生党员和离退休党员学习实践活动的具体方案。统战部启动了面向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的建言献策工作,使活动更有针对性、更扎实、更有效。
从我校学习实践活动开展的情况看,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上,更要解决文化层面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问题。学校应重点确立正确的唯物史观、人才观和伦理观。在唯物史观方面,要坚信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尊重广大教职工的首创精神,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坚持发展成果惠及师生。在人才观方面,关键是充分解放思想,不拘一格识人才、用人才。在伦理观方面,要认真解决好发展伦理问题,让全校师生深刻认识到保证具有相对优势的学科优先发展,是带动学校整体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明确新的成长点和支撑位,以科学发展的文化自觉推动新的进步
聚焦未来新的十年,结合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学校党委科学分析校情,确定了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即“以学科建设为主导任务,以科学管理和思想文化建设为必要支撑”。
在学科建设方面,聘请国内著名教育专家对学科专业进行战略规划,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优势学科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凝练学术方向,多出成果和人才。
科学管理方面,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积极探索现阶段地方工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推动制度环境和运行机制的创新,形成有利于每一位教职工心情舒畅地去施展自身才华和广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氛围。
思想文化建设方面,以“进取、协作、奉献”的科大精神为内核,进一步树立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建设内和外顺的运行环境,创建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始终维护好广大师生对学校发展新战略的认同,保持对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始终维护好大家对事业的热情,使更多的教职员工在创业的激情和冲动中不断实现自身价值。
明确了新的成长点与支撑位,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此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机遇,进一步唤起广大师生对科学发展的内生性自觉需求,并上升为大学的文化自觉,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