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积极推进学院内涵建设

中共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唐山是中央确定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城市。按照中共河北省教育工委和中共唐山市委的要求,我院的学习实践活动经过了深化学习、分析检查、解决问题、完善制度和测评总结几个阶段,达到了预期目的。通过深入学习实践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方针,也是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党组织的思想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强大力量。

  一、明确学院科学发展的核心理念和基本目标

  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找出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高职教育的特色并不鲜明,“本科压缩型”和“中职膨胀型”的痕迹明显,不适应建设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需要。经过对发展环境和现实状况的分析,我院找出了科学发展需要破解的三大难题:一是干部教师思想不够解放,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足;二是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不够紧密,封闭办学的局面没有彻底打破;三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些脱节,仍然没有摆脱传统课程模式的束缚。围绕这些问题,我院确定了“教育以育人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的指导思想;“服务需求,创造和谐”的核心理念;“融入曹妃甸,服务新唐山,面向京津冀,辐射环渤海”的办学定位,努力为唐山科学发展示范区和曹妃甸工业区建设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对照我院实际工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六个观念,即学院发展与区域发展相协调的发展观,初次就业与终身发展相协调的发展观,服务企业与服务学生相协调的发展观,专业教学与社会服务相协调的发展观,规模与质量、结构、效益相协调的发展观,文化传承与制度创新相协调的发展观。

  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确定了“高质量,有特色,可持续”的十个发展基本目标:办学理念先进、办学定位准确、“双师”队伍优秀、产学结合紧密、专业结构合理、办学规模适度、改革成绩突出、辐射能力较强、办学特色鲜明、就业质量优良。我院目前正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拓宽办学渠道,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对外服务企业,对内服务学生”,使学院成为“能工巧匠的‘加工厂’、行业企业的‘服务站’、区域发展的‘助推器’”,消除“为办学而办学”、“为教学而教学”的不良现象。

  二、探索学院科学发展的模式和途径

  要实现高职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我院按照“文化引领育人,特色促进发展,管理练就内功”的原则,努力实现学院发展与区域发展的统一、外延发展与内涵发展的统一、教育教学工作与党建工作的统一,扎实推进学院内涵建设。

  一是完善“前校后厂、产教并举”的办学模式。学院现有2个生产性实习工厂、1个装潢公司、1个实习宾馆和1个陶瓷销售部,企业高管与系部领导交叉任职,使生产资源与教育资源交互利用,既改善了教育质量,又提高了经济效益。

  二是构建“三双三融”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国际“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通行做法,根据培养一线创新人才的总体要求,对现有35个专业的服务面向和教学特点都作了认真分析,确立了“双证融通、‘双师’融合、双向融入”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三是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在专业课程中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通过企业调研、召开实践专家座谈会等形式,按照科学程序进行详细的职业分析、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将生产过程融入教学过程,将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相统一。目前已在3个专业开发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并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

  四是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聘请110多名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同时引进40多名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人员担任专职教师,为实施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创造了师资条件。目前中层干部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已达到47%。

  五是打造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根据学生生产性实训的实际需要,将校外企业的产品、先进设备和工艺引入校园,在企业技术人员和师生的共同参与下完成设计和生产任务。目前我院已与中国亚龙科技集团、上海三菱电机公司、天津新和船厂、唐山华国装潢设计公司等8家企业签署了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协议,目前在建的综合性实训基地单体建筑面积达两万平方米,已部分投入使用。

  六是推行集团化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模式。由我院牵头组建了“河北省曹妃甸工业职业教育集团”,企业可按照章程自愿加入。通过这种组织形式,有效地促进了学院与企业的沟通,在完成校外顶岗实习任务的同时,教师可以了解企业需求,完善培养方案。学院党委成员亲自带领教师和管理人员开展调查研究,联系合作企业。目前已与320家企业共建了校外实习基地,一些企业还在学院设立了奖学金。

  三、创新学院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为推进学院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幸福校园,我院从强化制度建设入手,努力营造适应新目标、新环境、新要求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一年多来,结合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和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通过科学的工作分析和反复论证,新建和修订管理制度l50多项,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

  一是完善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权力下放,重心下移,扁平管理,充分调动中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增强执行力。

  二是建立充满活力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工作激励机制。“尊重每位教职工的主体地位,重视每位教职工的优势专长,珍惜每位教职工的劳动成果”。全体教师均配备笔记本电脑,实现网上备课和远程办公的部分功能,设立了“优秀教学奖”和教师进修专项基金,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是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体系。加强教学管理运行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规范教学行为,强化质量意识,重视过程监控,完善对教师的考核和奖惩制度;修订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兼职教师聘任规定》和《实践教学安全管理细则》等项制度。

  四是构建“三段式”就业指导体系。在学院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具体指导、系部落实创新的工作机制下,在一年级重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职业价值观;二年级重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事业观;三年级重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五是构建以学生为本的“五关”学生工作体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关爱学生进步、关心学生困难、关怀学生安全、关注学生就业、关切学生利益”。

  六是设置独立的政治理论课教研机构。由学院党委直接领导,加强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为了帮助高职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挖掘发展潜能,克服学习困难,我院成立了心理咨询中心,由专职人员提供个性心理辅导、心理问题测量等指导服务。通过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逐步形成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企业为伙伴,以质量为核心,以文化为引领”的核心价值观。

  通过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明确了发展思路,理顺了工作关系,鼓舞了人心斗志,学院各项工作发生了可喜变化。目前我院已被列入河北省重点建设的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了数控技术和电子电工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全国农民工培训示范性基地”和“温暖工程培训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了二等奖。我院整体搬迁曹妃甸新城已列入新唐山建设规划,不久的将来,一所现代化的新型高职院校将矗立于渤海之滨。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