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立足民族地区 坚持科学发展 扎实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

中共内蒙古大学委员会

  内蒙古大学地处祖国北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1957年建校以来,一方面与兄弟院校一样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另一方面担负繁荣和发展内蒙古民族文化和培养民族知识分子的重任。学校积极发展民族教育,培养民族人才,为繁荣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推动民族进步、维护边疆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先后成为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和省部共建高校。近年来,学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过程中,引领方向、凝心聚力、维护大局,有力的促进了内蒙古大学的科学发展。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和引领科学发展的能力

  内蒙古自治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作为新中国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作为自治区高校的“领头羊”,内蒙古大学必须肩负起繁荣发展民族文化和培养民族人才的任务。

  我校党委从发展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角度出发,不断完善学校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大力加强理论学习和形势研究,积极提高办学治校能力特别是领导和引领学校科学发展的能力。我校党委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思考新时期大学肩负的使命,深入研究学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索符合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实际的高校发展之路。在全面总结50年办学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走访调研、专题研究、学习借鉴知名高校的先进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定位和在民族地区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思路,统筹“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加大“开门办学、开放办学、开明办学”的力度,强化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努力实现学校“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

  按照新的办学思路,我校组织实施了“争名进位行动计划”,制定了学科建设综合评价体系,搭建了以项目为纽带的新型学科平台,深化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后勤改革,启动了学院综合改革工作,开展了新校区建设,加大了与地方政府、企业在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等方面的合作力度,学校事业发展呈现出新的局面。

  二、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确保科学发展的理念和措施落到实处

  近年来,我校进一步优化设置基层党组织,创造性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我们根据教学科研组织形式设置党总支,将教工党支部设在系、所、教研室或学科团队,同时合理设置学生党组织。目前55个本科生党支部中有一半设在班级上,并在学生社区建立党工委,在学生社团建立党小组,拓宽了党建工作覆盖面,使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我校党内民主建设基础扎实、措施得力,2008年我校被自治区党委确定为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单位。

  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学校事业发展。一是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不断完善扎根祖国北部边疆、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其中蒙古学和生命科学两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群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二是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注重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在校生中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生比例一直保持在1/3以上,为国家和自治区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包括优秀的民族干部、科技人才,我校毕业生中已有3位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三是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立足点,围绕西部大开发战略、科教兴区战略、人才强区战略和自治区建设民族文化大区方略,积极发挥学科综合优势,为地方各级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提供直接的服务。比如,我校先后开发了蒙汉西文操作系统、蒙藏维哈朝满汉文操作系统、蒙汉英电子词典系统等20多个应用系统,为内蒙古自治区以及8个使用蒙古文的省区推广应用计算机处理蒙古文信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国内首次建立了草畜平衡动态监测系统,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的草地生态、资源、环境和农牧业生产中重大关键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与技术支持;在蒙药降血脂、降血糖研究方面获得了5项国家专利。最近,根据自治区特色农业马铃薯产业发展需要,联合国内外马铃薯研究领域具有创新能力的科研实体与知名专家组建了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针对自治区煤炭工业生产需求,建立了煤炭化学实验室,并与企业联合建立研发煤炭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的电子工程研究中心,等等。

  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和良好环境

  高校稳定不仅关系到学校事业发展,也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而且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稳定。近年来,我校党委从维护国家和自治区稳定的高度,从学校事业发展的角度,认真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为实现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良好的环境。

  1.认真执行民族政策,注意处理好民族关系,使用好民族干部和民族人才,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促进民族团结。我校现有的2566名教职工中少数民族的占32.8%,其中蒙古族的占28.1%;19178名全日制学生中少数民族的占31.69%,其中蒙古族的占28.08%。学校党委坚持用“谁也离不开谁”的思想,加强师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广大师生和睦共处,努力建设和谐校园。在选拔、培养和使用干部中,学校党委重视民族干部工作,现有处级干部中少数民族所占比例为39.11%,他们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我校蒙古族优秀共产党员、博士生导师金海同志身患癌症10年来,先后做了七次大手术,右眼眼球被摘除,右耳听力锐减,嗅觉、味觉全部丧失,但他依然坚持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潜心学术,刻苦钻研,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学术著作总字数达400余万字。他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受到中央领导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中央电视台等中央新闻媒体和自治区各大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在自治区社会各界乃至全国教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誉为“当代中国的保尔”。

  2.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注意倾听各方意见,做好服务师生、凝聚人心的工作,及时化解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同时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解决广大教职工最关心的问题和切身利益,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学校改革、建设的积极性。针对我校教职工住房面积较小、房屋陈旧且未享受房改优惠政策的情况,近年来我校经与有关方面多次协调,并经自治区政府同意,以定向开发、团体购买的形式,与开发商合作建设总建筑面积21.2万平方米共1416套住房,受到教职工的普遍欢迎,对稳定人才队伍起到了重要作用。

  3.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行政负责、各方齐抓共管的维护稳定工作机制,统筹兼顾,科学谋划,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充分发挥校园“110”的打击和预防犯罪作用,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和各类工作预案,不断加强人防、技防、物防建设,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保证校园安全和正常秩序。今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我校圆满完成了学校的维护稳定任务。

  从地缘战略出发,我校还承担与蒙古、俄罗斯等周边国家的学术交流、培养留学生、培养对我友好人士的战略任务。留学生来自美国、韩国、日本等20个国家,其中主要是来自蒙古、俄罗斯等国的中国政府奖学金、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奖学金留学生。近三年,共培养蒙古、俄罗斯留学生467名。此外,我校积极开展对周边国家问题的研究,努力为高层决策提供参考咨询。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