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推进学校党的建设和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中共内蒙古农业大学委员会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下,内蒙古农业大学党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具有“鲜明地区特点、民族特色、学科优势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和“西部高水平大学”为奋斗目标,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加强党的建设为保证,采取常规建设与创新建设“两手齐抓”的建设方式,在加强学校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等各个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着力推进学校的改革与建设,使学校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综合实力和办学效益明显提高。学校党委先后多次被国家和自治区授予先进基层党委等荣誉称号。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学校领导班子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在实践中,我们坚持谋发展,议大事,管全局,注重从战略高度研究学校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把党的工作渗透到学校中心工作当中去。新的农业大学组建以来,校党委就一直把发展作为学校办学的第一要务来抓。近年来,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学校党委坚持国际化的视野,现代化的思维、创新性的品格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念,以现代化教育思想为指导,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中心进行审视,对现有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管理体制、管理方式进行上深刻反思,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形成新认识、谋划新思路,努力探索教育发展的增长点和深化改革的突破点,以教育思想观念的新突破带动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突破。促进了学校党的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正确处理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切实把工作重点落实到提高质量上来

  近年来,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本、专科生由合并前的9000多人增加到25000人,研究生由合并前的150人增加到2028人。学校规模的扩大,结构的调整及效益的提高必须服从于人才培养质量,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为此,我们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和教学基本建设的优先发展地位,全员重视教学、科研促进教学、后勤保障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的良好氛围不断形成。结合迎接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以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为突破口,不断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先后制定了实施了“一本班”、“二本班”、“国际合作办学班”、“双语授课班”、“教改试点班”、“蒙语授课班”、“蒙语预科班”等7类本科培养方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7年有3门课程被评为本科类国家精品课程、1门课程获高职高专类国家精品课程、1门课程入选教育部“精彩一课”。有10门校级精品课程被评为2007年度自治区精品课程。

  三、优化学科结构,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我校以农学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 ,形成了由基础学科、主干学科、支撑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组成的学科体系。学校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实现了自治区零的突破,增加到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由合并前的4个增加到3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由合并前的27个增加到72个,本、专科专业由合并前的48增加到63个,学科涵盖了农、工、理、经、管、文、教、法八大门类,实现了由单科性院校向多科性大学的历史转变。2007年,草业科学学科顺利通过国家重点学科考核评估,林学一级学科被人事部批准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新增农业水土工程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新上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新上森林培育林木菌根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等自治区重点实验室4个。新上各类科研项目172项,项目总经费3653.7万元。其中有国家“863”、“973”、国家科技支撑等重点、重大项目,新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7项,经费总数645万元。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成果,周欢敏教授主持的“成年体细胞克隆绵羊”成果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张家新博士主持完成的体细胞克隆牛的研究”获得成功,2006年以来,有14项自然科学科研成果分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有21项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分获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

  四、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强校工程

  校党委加强人事制度和内部分配体制改革,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坚持“内育外引、提高质量、科学管理、营造环境”的方针,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安心工作、乐于创造的平台、条件和环境氛围。制订实施了内蒙古农业大学引进人才管理办法,先后从国内外引进各级各类人才200余人,全校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占到专任教师总数的55%以上,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更趋合理,2007年朝伦巴根教授荣获全国教学名师奖,李国靖教授荣获全国第四届女青年科学家称号。这些都为为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五、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在服务奉献中得支持求发展

  我校充分发挥农牧林业人才和学科密集的优势,积极探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服务的新路子,在培养高素质农、林、牧、水、草、沙、乳类人才、基层干部培训、科技咨询、科技服务、科技扶贫等方面做出了一定成绩。2007年配合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完成了全区乡镇(苏木)党委书记、乡镇(苏木)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专题培训,配合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国家、自治区科技成果推广计划,组织实施了菌根技术、甜菜新品种、马铃薯脱毒种薯、苏丹草新品种、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等18项成果的推广转化工作,创造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学校被自治区政府授予“全区科教兴区突出贡献先进集体”。

  六、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快国际化进程

  校党委“十五”期间就确立了开放办学的思路,强化了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工作的力度,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各国高校合作与竞争不断增强的发展趋势,学校审时度势,在“走出去”的同时,逐渐加大了更为开放的“请进来”的“引智”力度,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确立了“主动出击、积极开拓、扩大交流、强强合作、加大投入、提高效益”,“以院部为主体,以项目为基础,以学者、学生为中心”的引资办学指导思想,通过派出专家教师赴国外学习进修培训,邀请国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开展教学、科研和业务合作等措施,开阔了教师的学术视野,更新了干部教师的教育观念,带动了教育教学改革的继续深入,有力地促进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加快了学校的国际化进程。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