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不断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

中共东北大学委员会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东北大学不断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学校不断推进各项事业向前发展的保证。

  一、统一思想,加强学习,夯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具备扎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近年来,东北大学狠抓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提供思想保障和组织保障。2006年以来,东北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以专家讲座为主要形式,共举办集中学习近50次,邀请中央党校、教育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辽宁省委党校等单位的专家和学者就科学发展观、十七大精神、国家软实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规律等内容开展辅导讲座。组织开展中心组成员学习研讨活动,编印《理论与实践》《高举旗帜科学发展》两本中心组成员论文集。这些措施提高了全校党员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起到了稳定人心、凝聚思想、推动发展的关键性作用。学校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率先提出并坚持开展了“支部活动方案立项”工作,2002年以来,共计1500余个支部(次)参与此项活动,学校共划拨280万元经费予以支持,2007年、2008年教工支部和学生支部参与率达100%;同时,学校党委认真组织开展“共产党员工程”、“创新党日”、“组织工作创新”活动,连年获市优秀组织单位,并连年获市一等奖。这些措施增强了基层党组织活力,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奠定了扎实的组织基础。

  二、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是高校管理的时代特征和必然要求。学校牢固树立“教育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的理念,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以教师为本,就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质量,为教师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从而为教师发展创造平台、提供条件。近年来,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做了积极努力。加强师德建设,先后出台了《东北大学关于加强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性文件,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思想素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出国进修,连续多年举办青年教师岗前培训。5年来,学校培养两院院士2人,新增“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讲座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4人、何梁何利基金奖获得者3人、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得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提高教职工工资待遇,通过分配制度改革,提高教职工收入。改善教职工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新建成了综合科技大楼和三舍单身教师公寓,新的教师高层住宅也已经破土动工。2006年解决了全体教职工的医疗保险问题。加强教师聘任制改革,完善提职政策,通过搭建平台,支持教师的特长发展。此外,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严格按照1:200的师生比配齐配全辅导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辅导员工作考核办法》、《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规划》等文件和规定,鼓励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以学生为本,就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学校新成立了学生创新中心,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纳入学校重点工作。成立了学生指导服务中心,在学生就业、心理健康、助学贷款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全程服务。出版了《东北大学大学生成长成才系列指导丛书》,为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活提供全方位的指导。新建学生城,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学生的住宿条件。加大资金投入,每年用于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的经费达到150万元,就业工作专项经费达到70万元,心理健康教育经费20万元,勤工助学岗位经费170万元,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经费30万元。2005年起,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经费由每年的25万增加到50万元。设立了国家奖学金、米其林爱心基金、曾宪梓优秀大学生奖学金等多项针对困难学生的奖学金和资助金,仅2005年就奖励和资助2363名学生,金额达到530万元。此外,学校还给每个班级配备了班导师,对学生进行学业导航和成才指导。通过以上措施,形成了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机制和氛围。

  三、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推进学校各项工作

  学校的定位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校始终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坚持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在积极提高科研能力,扩大科研成果的同时,大力加强课程建设,选树教学型优秀人才。在科学研究方面,学校的科研经费逐年增加,2001年底学校科研经费总值2.8亿,2006年底达到5.4亿,2007年达到6.1亿。2004年至今,学校共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6项,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技术发明二等奖4项。科技论文2001年三大检索是EI 296篇,SCI98篇,ISTP检索31篇,2006年则是EI 862篇,SCI 329篇,ISTP 286篇。核心期刊2001年是1600多篇,2006年是2800多篇。在教学方面,学校出台了《东北大学关于教学成果奖、教学名师奖、精品课程、精品教材立项工作的规定》等多项规章制度,积极选树教学名师,鼓励教师加强教学研究。2005年,我校有2项教学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教学成果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1项教学成果获辽宁省教学成果奖。2004年,我校只有一门国家级精品课,到2008年达到了15门。这些成果的取得,有力地支持了我校的学科建设。以往我校只有两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到2007年,我校有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覆盖16个二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是10个,到2007年达到了13个。

  在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的基础上,还要处理好硬件建设与软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在硬件建设方面,近年来,学校新建成东北大学游泳馆和刘长春体育馆。学校的实验室条件、实验设备也得到了改善,为学校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学校积极加强软环境建设,大力弘扬“爱国爱校、严谨治学”的东大传统和“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东大精神。建成了东北大学校史馆、张学良生平事迹陈列馆、徐放文物馆等展馆,每年都要集中组织新生和毕业生集体参观,加强校史校情教育,积极鼓励广大师生使用校标、校色,佩带校徽,学唱校歌。2008年,学校新建成一批宣传栏和阅报栏,校园内的科学人文气息日益浓厚,为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氛围,为学校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文化保证。

  四、坚持统筹兼顾,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

  学校坚持统筹兼顾,既注重全局,又要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了各方面参与学校建设、推动学校发展的积极性。近年来,学校一方面积极为在职教职工谋福利,通过工资改革、医疗改革,改善在职教职工待遇和生活条件。同时,保障离退休教职工和大集体职工的利益。2006年,离退休教职工和大集体职工全部加入了省医疗保险。针对学校大集体职工反映的工资待遇问题,学校党委经过多次研究后,提高了大集体职工的工资待遇,得到了积极反响,学校各方面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在职教职工和离退休职工、大集体职工的归属感明显增强,学校凝聚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学校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着一个崭新的机遇期,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四大功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