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没有文化自觉就难有大学的科学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推进文化建设的实践与体会

中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委员会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利益诉求的刚性化、办学实践的逐利化、师生情感的疏离化、学生培养同质化等现象在高校或多或少存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中国大学面临着严重的文化困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大学精神的呼吁和探讨成为高等教育界乃至社会诸多领域有识之士共同关注和探讨的话题。人们普遍期待着通过重塑大学精神来修正正在被扭曲的大学形象,使其步入一个更加健康的科学发展轨道,真正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推进器和社会价值引领的净化器。

  一、中国科大文化建设的三个基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是老一辈革命家和科学家共同缔造的,肩负着为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精尖科技人才的历史使命。在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历程中,中国科大深刻感受到,学校的发展与时代变迁息息相关,各项工作都难免会受到时代背景的深刻影响。如果缺乏审慎的思考和科学的布局,学校工作就容易为社会潮流所牵引,步入误区。为此,近些年来,中国科大几任领导班子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大力开展创新文化建设,进一步明确理清思路,明确方向,走“精品大学、英才教育”的发展道路。2004年,中国科大将“文化建设”列入学校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在长期的实践中,中国科大的文化建设逐渐形成了如下三个基点:

  1.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领和支配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否则就容易迷失发展方向。中国科大党政领导班子步调一致,通过党团活动、课堂教学、报告讲座等多种途径,开展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活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来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旗帜鲜明地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2.博采世界大学先进文化营养。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面向世界开阔视野,汲取国际上一流名校数百年来积淀的办学经验和文化成果。中国科大领导班子从1999年以来,数次组团访问美国、欧洲等数十所一流大学,就“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怎样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等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并对国际名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组织方式、运行机制等进行认真考察,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和丰富自身的办学理念和策略。

  3.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精髓。中国发展的实践证明,割裂中华民族传统和文化精神的思维方式,没有也不可能为中国的长远发展提供充足的智慧。中国科大十分注重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寻找精神滋养,并结合50周年校庆的筹备,认真总结自身的文化传统,通过座谈会、专题讨论,以及院士、资深教授、杰出校友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对建校50年来所形成的优良文化传统进行讨论和系统总结,老一辈革命家、科学家的报国强国热情、刻苦勤奋精神、严于律己的品格,在广大师生中形成了强烈的共鸣。

  二、文化自觉促进中国科大的科学发展

  中国科大持续开展的文化建设与创新活动,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1.理清办学理念――精品大学、英才教育。中国科大诞生于以“两弹一星”为主的国家科技、国防战略需求,目标是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培养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尖端科技人才。在我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这一目标是否需要调整?经过校领导班子和广大师生认真讨论,一致认为,中国科大应坚持自己的办学定位和目标,保持自己的特色,不跟风、不盲从,不走综合性、大而全的路子,学科结构、招生规模和培养目标都不做大的调整,保持高等教育的多样性生态布局。办学思想最终形成“质量优异、特色鲜明、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十六字方针,并为广大师生员工普遍认同。正是坚持这一理念,2003年以来连续五年有成果入选两院院士评选出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的唯一高校。

  2.凝炼核心价值――创新报国、育人为本。近年来,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大核心价值观的讨论,重温建校时郭沫若老校长作词、吕骥先生作曲的校歌《永恒的东风》,并从中汲取营养,形成了“把红旗插上科学的高峰”的核心价值观,真正将“培育创新人才、贡献创新成果、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

  在人才培养方面,本科招生规模十年来一直保持在每年1800人左右,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能够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资源。不断强化基础课教学,率先在全国高校实施“大学生研究计划”,率先实施个性化学习方案,在若干学科领域建设了大型公用开放的教学实验中心,加强科研实践能力培养,探索出了一条科学与技术、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在科学研究方面,着眼于国家需求和科学前沿,加强宏观调控,集成优势学科和重点研究基地的力量,在纳米科技、量子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世界科学前沿领域形成了高水平的突破,创造了一批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科研成果。在国家“十一五”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我校在量子调控、蛋白质研究、纳米研究和发育与生殖研究4个国家重大研究计划中全部领衔承担项目,获批项目数和研究经费居全国高校第一。学校已成为国家创新型体系中极具活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3.明晰办学特色――科教结合、双赢共进。“全院办校,所系结合”是中国科学院从中国科大创办起实施的办学模式,是中国科大迅速崛起、跨越发展的重要“法宝”。近年来,中科院先后召开了第三、第四次科大发展工作会议和“全院办校、所系结合”工作会议,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全院办校、所系结合”在新的形势下有了更大的发展。目前,学校与中国科学院近百家研究院所构建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共建了系统生物学、生物医药技术系等若干系和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联合实验室、智能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蛋白质科学联合实验室等13个联合实验室;17位来自研究所的院士、专家出任中国科大各院系的院长、系主任,200多位研究所专家兼任我校博士生导师和兼职教授,及时把最新科技成就和科研前沿课题传授给学生;每年有700多名左右本科生到研究院所开展实践教学,占年招收本科生数的40%;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改造工程、合肥超导托卡马克HT-7等国家大科学工程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密切合作,联合承担了一批“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知识创新工程等重大和重点项目。

  4.弘扬学术传统――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大学文化的灵魂在于学术。中国科大坚持并弘扬学术文化的优良传统,尽可能地克服行政化、市场化对大学建设的影响。在学校行政管理中,每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都要充分听取广大教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每年一次的教职工代表大会都成为共商办学大计的有效场所,每年一度的学生提案工作也成为学生事务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学术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弘扬,使得中国科大少有论资排辈、鲜见门户之争,到处弥漫着自由的空气,形成了“尊重个性,和而不同”的人际氛围,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创新思维、激发了创新实践、促生了创新成果。

  三、我们的体会

  1.大学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践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大学文化建设的成败取决于大学的文化自觉,没有大学的文化自觉就难有大学的科学发展。

  2.大学的文化自觉在于大学管理者乃至全体师生员工能够充分认识到文化的作用,认识到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到大学文化乃是一个国家先进文化系统中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3.大学的文化自觉是大学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

  4.大学只有实现文化自觉,才能清醒认识大学的目的和意义,增强大学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乃至社会服务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才能坚守大学的核心价值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起到大学服务社会、建设社会、引领社会的作用。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