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克服区位劣势 破解发展难题 实现科学发展

中共陕西师范大学委员会

  陕西师范大学地处西部地区。近年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解决制约学校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重点问题,在克服区位劣势,破解发展难题,抢抓发展机遇,实现科学发展上,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

  一、师资队伍建设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教师是办学的主体,师资队伍建设是事关学校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由于地处经济社会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受办学条件的影响,前些年,高校人才流失比较严重,这一问题曾长期困扰着我们的发展。为此,近年来,我校大力推进人才兴校战略。一是提出了“大力引进、积极培养、确保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针,经过不懈力,初步实现了队伍稳定,进大于出,质量提高的目的;二是按照“择优引进、强力培养、优化结构、创建团队、成就名师”的新二十字方针,队伍建设更加注重内在品质的提高,实现了队伍建设从量到质的转变;三是实施了“聚英”、“撷英”和“育英”为主要内容的“三英”工程,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新举措和新办法。经过努力,我校的师资队伍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明显提高。与2002年相比,从规模与结构上看,教师数量已从当初的1013人增加到目前的1423人,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相比过去也更加合理,且队伍稳定;从学历层次看,近几年教师队伍的补充来源主要是博士生,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数增长了3.6倍,在相当一部分学科专业已经形成了博士群体;从队伍质量看,教师队伍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数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教授和副教授数量分别从2002年的160人和364人提高到目前的292人和462人,分别占专任教师的20.3%和32.5%;从高端人才看,近年来,从国外和校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逐年增多,近30%学院的院长是从校外聘任的。在过去几年,我校又有十余名教师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院士、长江学者等领军人才逐年增多。这些可喜的变化,为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是学校科学发展的前提。

  二、学科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长期以来,由于东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西部高校的教育资源严重短缺,学科设置非常有限,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一个瓶颈。2002年以前,我校的学科建设还相对比较薄弱,当时没有一级博士授权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和硕士点分别只有7个和5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也只有1个。学科没依托、发展没平台的状况,已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为破解学科发展难题,近年来,我校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坚持把学科建设作为龙头工程来抓,举全校之力加强学科和学位点建设,紧紧抓住第九批和第十批学位点申报向西部倾斜的机遇,使学校学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从学科布局入手,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坚持“立足基础,加强应用,促进交叉、突出重点,强化特色,形成优势”的方针,按照优先发展教师教育特色学科,强化文理优势学科,选点建设应用学科,更新改造传统学科,扶植交叉新兴学科“的思路,努力形成优势学科与特色学科相统一,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相结合,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相促进的综合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三是通过人才资源整合,形成集聚优势,以学科团队为基础,进而形成学科优势。四是学科建设积极跟进国家科技创新发展计划、适应国家教育发展中长期需要,瞄准科学发展前沿和重大生产及社会实践问题,明确主攻方向,争取承担更多的重点科研项目,产出更多高层次创新研究成果。

  经过艰辛的努力,我校学科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已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包括一个培育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一级博士授权学科6个,博士点和硕士点分别达到61个和151个,学位授权点已经覆盖了除军事学以外的11个学科门类;学校正依据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的要求,按照”有特色,入主流“的思路,组建一批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学科体系,正在参与”985“国家教师教育平台建设;在多个学科都争取到了”863“项目和”973“预研项目。我校学科建设彻底扭转了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学科水平和综合实力,也为下一步把学校建设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以教师教育为主的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

  几十年来,陕西师范大学以其鲜明的教师教育特色为国家特别是广大西部地区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教师和一批杰出的教育行政管理干部,被誉为”西北教师摇篮“。针对传统师范院校学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缺乏个性、缺乏创造性、缺乏实践能力、缺乏志向,学科基础相对薄弱,竞争意识不强、批判怀疑精神不够“的弱点,我校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面向未来的人才评价标准,开展服务于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特别强调培养”有责任心、有知识、有能力、有同情心、有独立人格“的学生。

  从学校层面上,近年来,学校为了更加凸现教师教育特色,继续加大了对教育科学学院的建设力度,整合成立了教师教育干部培训学院,组建成立了陕西省教师教育资源中心、教师专业技能综合训练中心和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从具体措施上:一是积极推行本科生”2+2“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强通识教育,倡导研究性实验教学,推进本科生参与科研工作,提高实践能力;二是开展了以”课外8学分大学生素质教育“为重点的各项活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三是制订并启动了”教师教育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免费师范生教育;四是充分发挥”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师范学生综合素质。此外,学校还充分发挥教师教育特色服务地方的功能,与陕西省比较落后地区的旬邑、陇县等县开展校县共建教育发展活动;为西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地方协议生2000余人;承担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省级培训1800余人;采取校企合作模式,推进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进社区活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共用。

  四、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办学条件是高校发展的重要保障。作为地处西部的高校,由于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影响,办学经费普遍比较紧张,教职员工的工作、生活条件欠账太多,相当程度地制约了学校的发展。近年来,我校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乘势而上,充分利用国家相关鼓励扶持政策,拓展办学空间,改善教职员工工作生活条件,扩大办学规模。2000年,我校在西安地区各高校中率先启动新校区建设,克服了重重困难,2003年投入使用。在学校招生规模连续几年扩大的情况下,办学空间得到了拓展,学生的学习、生活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有了很大改善。同时,为了全面、彻底解决教职工住房问题,学校想尽一切办法,化解诸多矛盾,一次性建成1700多套住宅,教职员工安居乐业的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近年来,学校还实施了建校以来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改造,对老校区的路、水、电、气、暖、操场、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等设施进行了全面维修和改造;实施了教室工程和实验室工程,加大了校园网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对校园环境进行了绿化和美化,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

  近年来,陕西师范大学进入了建校以来历史上最快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全校上下呈现出事业兴、人气旺,团结奋进、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高度教育对我们的要求相比,与东部地区的兄弟院校相比,我们仍有很大差距,存在诸多问题。我们自知,由于区位劣势的限制,这些问题解决起来将会比东部地区高校遇到更多的困难,面临更大的难度。但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努力破解这些难题。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