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长安大学委员会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蕴涵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实践证明,科学发展观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为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我校根据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呈现的新特征和广大师生员工的新期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为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和政治保证。
一、加强思想建设,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体党员
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政党,就不可能是先进的政党。我校加强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把经常性的学习教育纳入工作制度加以规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学校党委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总结和学习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着力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重大意义和根本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学校党委安排了《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内容,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与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结合起来,紧密联系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实际,做到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工作上不断有新进展。学校党委还建立了专题辅导报告会制度,结合学校重点工作和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组织面向全体党员的高水平专题辅导报告会。近期,学校党委组织了多场专题报告会,进一步促进广大党员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效果良好。
二、加强党的建设,为学校科学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我校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使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组织体系和比较完善的工作制度。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发挥,有力促进了学校的改革、发展与稳定。学校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重视在优秀学生、青年教职工和高层次人才中发展党员,增强了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定期举办干部培训会,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分析高等教育办学环境、管理模式以及校情的变化对高校领导干部的新要求,督促领导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能力和素质。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本年度,学校党委围绕”质量工程“的实施,围绕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积极搭建平台,以分党委、党总支为单位开展了学生党建优秀主题实践活动。各学生党支部焕发活力、创新思路、拓展工作,把组织活动贯穿到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通过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党组织活动,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增强。学校党委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为学校科学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三、健全体制机制,为学校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体制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发展的创造力和竞争力。因此,学校党委把学习科学发展观与学校的发展实际结合起来,把保障和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作为关键来抓,不断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学校党委加强组织制度建设,以党内和谐促进校园和谐,以党章为核心,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制定和完善了《长安大学学院党的委员会工作条例》、《长安大学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等一系列党建工作制度,以制度体系的科学性推动了学校的科学发展。学校行政部门切实转变职能,围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形成了一批制度性文件,为促进学校科学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校属各单位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四、以师生为本,不断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和谐校园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学校党委坚持以人为本,紧紧依靠广大教职工办学,充分关注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正确处理学校、教师、学生三者的关系,把凝聚人心作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面,协调各方利益,化解各种矛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坚持用好现有人才,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拓展渠道培养骨干教师,建立学校领导和组织部门联系知识分子工作制度,定期走访高层次专家学者,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营造了尊重知识、爱护人才的良好氛围。在人才培养方面,把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巩固和完善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为学生创造了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学校党委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推进校务公开和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工作,调动了广大教职员工关心并参与学校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了和谐校园建设。
五、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高校党的建设要服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大局,紧紧围绕学校的科学发展与和谐校园建设。近年来,学校党委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党的建设更加富有时代气息,更加富有实际成效,推动了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目前,学校有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6个部省级重点学科,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8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83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近年来,学校承担了包括国家”973“、”86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点科研课题在内的科研项目3000余项,荣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奖励近200项,连续两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5项。
长期以来,我校党委围绕发展抓党建,立足科学发展,深化体制改革,促进校园和谐,党建工作在继承中创新、在改革中发展。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党的组织基础进一步夯实,组织保证功效更加明显,人才培养质量、教学科研水平、办学效益明显提高。在即将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将更加注重从实际出发,查找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突出重点,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办法,为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做出贡献。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