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武汉理工大学委员会
近年来,我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学院党委工作机制和领导体制,加大学院党组织建设的力度,进一步明确学院党委在学校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教学、科研、稳定与和谐校园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一、加强学院党组织建设的基本做法
1.提高思想认识,完善组织设置。我校在24个学院均成立了党委,在学院工作的教职工党员共有1793人,占学院职工总数的53.05%。有20个学院设立了学生党总支,设有专职组织员22人。24名学院党委书记中有教授(研究员)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8人。
各学院党委在校党委领导下,领导班子注重团结,调动班子成员积极性,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思想政治素质有明显提高,制度建设日趋完善,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为本单位的建设、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较好地保证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学校的各项决定在本单位的贯彻执行。
2.规定原则界限,明确决策程序。规定学院行政重大问题内容的原则界限,如涉及党的方针政策和政治方面的问题,有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以及干部人事问题等。诸如教学方面的办学方向、学科发展规划、专业设置问题,科研方面的科研方向、科研经费使用、重点学科及重点实验室建设,行政方面的重大改革措施,干部配备和人员调整,奖惩,职称评定,出国人员选派,师资培养,年终考核,创收与奖金分配,行政经费的使用,学生的毕业分配与奖惩等,都属重大问题,学院党委都应参与决策。决策程序应是分工合作,各司其责,属行政方面的重大问题,在征求学院党委意见的基础上由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决定;属思想政治方面的重要问题,党政领导应先进行沟通,由学院党委讨论决定。
3.采取有力措施,稳定工作队伍。在鼓励党政干部多做贡献的同时,努力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专职党务干部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同等对待,参加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并把从事党务工作的实绩作为评聘技术职务的条件之一。“双肩挑”的党务工作干部,其做党务工作的时间按规定记入教学工作量。兼职党务干部在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时,把从事党务工作的实绩作为条件之一。不论是对专职还是兼职党务干部,都做到同级同步,成绩优异者提前晋升。专兼职党务干部,凡符合规定的,应予创造条件选送出国进修,或鼓励和选送参加高一级学历的进修,不断提高党务干部的思想和业务素质。
4.坚持党的领导,提高决策水平。一是选配好学院党委书记。学院党委书记由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敏感性强,政治理论水平较高,有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热爱党务工作,作风正派,有牺牲精神,在师生中有较高威信的同志担任。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保证学院党委参与学院重大问题决策方面的制度,党管干部原则方面的制度,工作程序方面的规定等。三是抓好班子的思想和作风建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领导班子头脑,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遵守党的纪律,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四是加强工作的具体指导。学校党委针对不同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及需要协调的教学科研学科方面的难点问题,随时进行指导,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树立学院党委在师生中的威望。
5.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作用。一是坚持“四化”方针,遵循德才兼备的原则,注重党政主要领导团结配合、理解支持,为学院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二是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做群众的表率,学院党委一班人廉洁自律、公道正派,密切联系群众,主动关心群众的疾苦,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大大增强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吸引力。三是政治上把好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四是积极参与学院重大问题的决策,凡办学方向,重大改革措施,人事问题、分配问题等,学院党委必须参与决策,坚持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教代会制度。五是管好干部,属于学院管理的行政干部,学院党委要进行考察,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决定,干部、教师年终总结评比、出国进修和职称评聘的政审工作、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等,均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进行。
二、重视学院党组织作用取得的成效
1.师生思想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党员精神面貌积极向上。通过学院党组织的思想教育和理论引导,特别是通过对党员实施的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党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学院党组织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学习计划、拟订讨论专题、严格学习纪律等项措施,积极落实“九个一”的活动安排,将理论教育、形势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警示教育等项教育活动落到实处,提高了党员素质,保证了学习效果。通过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广大党员牢记党的宗旨,以饱满的热情搞好工作和学习,振奋精神,用实际行动为党旗增光添彩,为学校建设添砖加瓦。
2.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了教学科研工作的提升。学院党委“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坚持围绕学科建设,服务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大局,通过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了学院事业的发展。各学院党委围绕教学、科研加强党的建设,将重点放在发挥教师党支部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作用上;教师党支部在全面履行职责的前提下,把工作重点放在调动和发挥共产党员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上。在模范共产党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带动下,其他党员和教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呈现出一派争先恐后、奋发向上的景象。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将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与树立科学发展观相结合,把先进性教育落实到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工作上,做到了“两不误、两促进”。
3.学生党员发展数量逐步增加,质量明显提高。学校党委重视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大学生党员的数量逐年增多,学生党员结构有了改善,初步实现了在高年级学生班级建立党支部的工作目标。学院党委通过成立党章学习小组和做好分党校等方面的工作,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同时严把入党审批关,保证发展党员质量,坚持培养联系人制度、思想汇报制度、定期分析制度、党内外推荐制度、团内推优制度、培养教育制度、预报预审制度、公示制度,遵循“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16字方针,加强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学生党员比例达到18%以上。
4.制度建设进程明显加快,基层组织建设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各学院结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按照《党章》、上级组织和学校党委的要求,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注重制度的完善和创新,着力形成良好的工作制度,大大推进了基层组织的制度建设。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规章制度,基层组织建设迈上了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由于用制度巩固和深化了改革成果,规范了工作程序,从而增加了学院党组织的活力,加强了学院党组织的建设。
5.党员模范带头,促进了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学院教师中有一半以上的是党员,他们辛勤耕耘在教书育人的第一线,为人师表,无私奉献,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成为学院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各学院党组织重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身边的优秀党员形象,以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良好的教风、学风的形成。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各学院更是将树立身边的优秀党员形象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树立“看得见、摸得着”的优秀党员形象,成为学院党组织的一大亮点。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