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华南理工大学委员会
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有力地推进了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和高水平大学建设。
一、坚持科学定位,逐步确立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
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定位,合理准确地确立学校的发展目标十分重要。高校发展定位的实质是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学”问题,它直接决定着高校的发展方向,是高校最基础的战略思考。学校始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全局来进行科学定位,逐步确立了学校的发展目标,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早在1994年,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就提出“把学校建设成为较高水平的教育研究型大学”。2003年,在“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即到2052年左右,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今年7月,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进一步确立了“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这是在对学校50多年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成就进行认真总结和继承,对当前学校在全国高等教育格局中的位置和自身办学条件,以及国家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符合学校实际和未来发展方向。
在服务面向方面,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坚持适应变化谋变化、融入发展促发展,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改革开放初期,学校积极推进办学体制的“两个转轨”(把为产品经济培养人才转到为商品经济培养人才,把封闭的学院式科学研究转到面向经济建设的轨道),建立了适应经济建设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1993年,学校在全国高校率先开始了办学体制改革,开创了省部共建的先河。进入新世纪,学校提出“瞄准国家战略需求,融入创新体系,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学校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紧密。
二、坚持实事求是,适时调整学校发展思路与理念
发展思路和理念是解决“怎样建设‘这样的’大学”问题,它是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行动纲领和指导思想。高校发展思路和理念应根据发展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切合实际,产生实效。学校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适时调整学校的发展思路和理念,有力地指导了学校科学发展。
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在对学校发展的现状、呈现的阶段性特征、面临的形势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全面转入集中精力抓内涵建设、加快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的新阶段,加快提升学校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进一步提高学校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的发展思路。同时,通过对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实施“开放活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三大战略情况进行总结和思考,学校进一步提出了“四个坚持”的发展理念,即坚持学术立校,把学术发展作为办学兴校的基本导向,着力提升学术水平;坚持人才强校,把人才作为办学兴校的第一资源,切实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开放活校,把扩大开放作为办学兴校的客观要求,不断完善开放办学的体制机制;坚持文化兴校,把文化作为办学兴校的深层推动力,努力培育和发展先进的大学文化。
“四个坚持”的理念是今后一段时期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其中,“坚持学术立校”是学校在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对当前面临的发展形势和任务作出科学判断,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行深刻把握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学校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战略选择。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最重要的就是要搞学术建设、谋学术发展。因此,学校坚持学术价值观,增强学术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适应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要求。
三、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改革创新是促进高校发展的强大动力。现代大学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资金、人才和技术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先进制度的竞争。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是要不断深化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学校积极进行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是大力度地进行学科与学院调整,不断优化学科管理体制。今年年初,学校对学科和学院设置进行了优化调整,将学院数从30个减少为23个,进一步理顺了学院与学科间的关系,优化了学科管理体制,实现了学科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为集聚资源,打造一批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优势学科(群),推动学科水平整体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全面推行任期目标责任制,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今年6月,学校与各学院签订了2008-2012年任期目标责任书,实施任期目标责任制管理,这是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签署任期目标责任书,各学院明确了奋斗目标和建设任务,增强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对学院发展产生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学校还以人、财、物等资源的配置权调整为重点,选择了一些单位进行综合改革试点,深入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
三是实行干部全员竞聘上岗,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今年上半年,学校对中层及以下管理干部进行了重新聘任。这次聘任实行全员竞聘上岗,是学校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聘任工作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选拔任用了一批品行好、能力强、敢创新、重实效、善协调、甘奉献的年轻干部,进一步提高了整个干部队伍的素质。
四、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关爱学生的教育理念。树立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尊重教师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全面提升人的素质,切实加强人文关怀,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一是关注民生,努力解决教职工的住房和生活困难。学校对教职工特别是青年教职工的住房困难问题高度重视,积极创新思路,挖掘资源,寻找解决途径。学校领导对校园规划、土地利用、改善教师住房等进行了专题调研,成立了专门机构研究制定解决措施,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此外,学校还规划开办教工食堂,加快建设教工活动中心。
二是加强人文关怀,帮助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学校坚持关爱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不断加强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还不断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奖贷学金、特困补助、勤工助学、减免学费等助学措施,帮助所有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校风。今年,学校通过建设校史馆、举办科技成果展、评选百名杰出教工等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进一步弘扬了学校悠久的传统文化,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学校还深入开展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切实改进了学校校风,为学校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