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积极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 推动学校科学发展

中共广西民族大学委员会

  近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加快、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成功举办,特别是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纳入国家战略,广西在国际国内区域合作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一度作为边陲地区的广西从一个相对封闭、边远的省份一举跻身地缘经济的中心,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面临机遇与挑战,广西民族大学从本校的实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新发展观念,坚持把“民族性、地方性、国际性”作为学校办学的特色定位,在强化学校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同时,主动融入地方对外开放事业,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和学科优势,积极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努力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国际化道路,使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不断扩大,国际化办学特色进一步提升,成为广西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为促进中国―东盟关系发展和广西改革开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03年以来,学校先后与8个国家、地区的52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共派出6087名在校学生到东盟国家高校学习,招收来自24个国家的留学生3567人;接待国(境)外来访、顺访团组122个,共1337人次。越南国家主席陈德良、副总理范加谦,泰王国诗琳通公主,老挝总理波松等东盟国家政要都曾来广西民族大学参观访问。学校还与泰国玛哈沙拉坎大学合办了孔子学院,与老挝国立大学、印尼国民大学签订了合办孔子学院的协议。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更新发展观念,牢固树立国际化的理念

  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是教育资源和信息的交流共享,更是一种新的办学理念。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注意克服狭隘封闭观念,拓宽视野,提高对国际化战略的认同感,用世界的眼光去认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以新的办学理念来思考学校国际化的深刻意义。注意站在地方对外开放事业大局和学校发展战略的高度,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不断增强开放合作意识,牢固树立国际化的发展理念,着力在掌握对外开放本领、用好对外开放政策、营造对外开放环境上查找差距,在观念上、行动上、体制上解决影响和束缚学校对外开放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国际化水平。

  二、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规划,明确学校国际化的定位

      我们制定了国际化发展战略规划,进一步明确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从思想、组织、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创造条件,确保国际化发展战略落到实处。根据广西外交战略部署和学校办学实际,我们提出学校国际化的定位是:立足东南亚国家,面向东亚、南亚和欧美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坚持以特色学科建设、国际教育、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科研国际合作为重点,全面推进国际化进程,提升国际化特色,并促进民族性、地方性和国际性统一与融合,使学校的整体特色得到进一步强化,并成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带动学校整体发展。

  三、加快学校国际化进程,增强学校的国际化特色

  根据国际化定位,广西民族大学积极创造条件,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学校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重点巩固和发展与东南亚各国高校、学术机构的交流合作关系,积极开展与东亚、南亚、欧美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空间,充分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增强学校国际竞争力。按照现代大学的要求,理顺校内各单位的关系,整合学校资源,成立国际教育学院,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在稳步推进“3+1”培养模式(即选派东南亚语种和相关专业本科学生到东盟国家高校学习一年)的基础上,积极发展“2+2”、“1+3”合作办学模式(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在本校学习2年或1年,到越南或泰国高校学习2年或3年),从互派留学生发展到共同制订教学计划、互相承认学分和文凭,以中外学生为培养对象,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办学;办好孔子学院,拓宽留学生来源渠道,提高留学生教育的办学层次,在培养语言生的同时,大力培养本科生、研究生;主动融入国家外交战略,进一步加强科研国际合作,拓展科学研究的国际性领域,发表、出版了一批具有较大价值的研究成果,增强科研的特色和优势;进一步加强国际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外国国籍人才和具有国外留学经历的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完善派遣教师赴国外学术交流、进修、讲学的机制,健全与国际接轨的师资管理体制,建立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适应学校国际化的需要。通过拓宽国际化的领域,加快国际化进程,使学校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更具有国际性,学校的国际化特色不断增强,从而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交流合作格局。

  四、促进民族性、地方性和国际性统一与融合,强化学校的整体特色

  推进学校国际化,不是要取消学校原有的民族性、地方性等特色,而是要拓展和强化这些特色,并使之提升到国际级的特色水平,在特色化水平与国际化水平之间形成正比递进的关系。因此,我们注意把国际性与民族性、地方性切实结合起来,既增强国际化办学特色,又保持和发展自己原有的特色,努力促进民族性、地方性和国际性统一与融合。如学校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主动为中国―东盟合作服务,并在服务中不断提升办学特色与优势。一是学校被指定为“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指定语言文化培训机构”,圆满完成对20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进行接待礼仪、东盟知识等方面的岗前培训任务,并为服务行业和政府机构培训人员800多人次。二是成立了中国―东盟研究中心,全方位推进对东盟的研究,出版了《东盟国家概况丛书》、《中国―东盟研究丛书》、《中越两国建立“两廊一圈”可行性研究从书》等一系列研究成果,为政府处理中国与东盟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提供决策参考,为中国―东盟合作发展服务。三是组织师生直接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服务,四次被评为中国―东盟博览会志愿服务先进集体。自博览会举办以来,我校共派出专业志愿者1721人、普通志愿者1352人。其中,非通用语专业共有100多人次教师担任高级翻译、高级联络官,参与对外国政要的接待工作;有1383名学生担任专业志愿者,占同类人员总数的90%以上。四是直接为北京奥运会服务。我校共有17名非通用语学生担任了奥运会专业志愿者。

  目前,广西民族大学对外交流与合作日趋活跃,合作领域不断拓宽,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际化特色更加突出,国际化程度正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大的影响,国际性已经成为我校办学特色新的增长点。下一步,我们将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学校科学发展的能力,坚持民族性、地方性和国际性的统一与融合,使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突出,并由特色逐步转化为优势,由局部优势演化成整体优势,由潜在优势演化成显性优势,成为学校核心竞争力,从而带动学校整体发展,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