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助学政策 助我成才”征文

父亲再也不用拉下老脸去借钱供我读书了

河北师范大学 杨本兴

  2007年夏,经过6个月的高考鏖战,我已经是身心俱疲了。在等待通知书的日子里,我没有选择放松,而是想去打零工,为上大学挣点儿生活费。连续几天碰壁之后,我终于在一家超市里找到一份理货员的工作。活儿虽然很苦很累,但一天25元的工钱对我的诱惑力还是相当大的。因为父亲积劳成疾,干不了重活,而母亲在几年前的一场大病后一直瘫痪在床,家里所有的积蓄早花光了。

  8月中旬,河北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送来了,我们全家为此高兴极了。尤其是父亲,拿着通知书看了一遍又一遍,仿佛要上大学的不是我而是他,母亲则用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所有的亲戚朋友。河北师范大学的名气在他们心中虽比不上清华、北大,但也是一类本科大学,这足以让他们在村子里感到荣耀。

  我从通知书里拿过收费单看了一下,学费加住宿费,每年要5000多元钱,再加上生活费,对于我们这个贫困的家无疑是个不小的负担。我尽量平静地问:“爸,咱家还有多少存款啊?”父亲身子一颤,说:“看我高兴的,把这个事儿都给忘了。除去今冬买种子和化肥的钱,剩下的不到2000元了。不过,没关系,我明天出去借点,你爸这张老脸还是有点面子的。”

  我嘴上答应着,心里却像打翻了五味瓶:前几年为了给母亲看病,向亲戚们借钱把人家都借怕了,哪里还能借到钱啊?正在犯愁之际,我突然看到通知书里还附寄了一份国家助学贷款的介绍资料,仔细地看过一遍后,我凑到父亲身边说:“爸,不用愁了,咱们可以申请助学贷款,而且不用付利息。”父亲担忧地说:“那能行吗?”我满怀信心地说:“保准行,现在国家的政策可好了,处处都讲以人为本。电视里也经常介绍,许多贫困大学生都通过国家助学贷款上了大学。”父亲半信半疑地说:“那好,咱也试试吧。”接下来的几天,我向超市老板请了假,按资料上说的,分别到村委会、镇政府和县民政局办理贫困证明,各级领导对我家的情况非常同情和关心,各项证明很顺利地办好了。

  9月初,我如期地走进了河北师范大学的校门,并向学校递交了贫困证明。老师和领导都很重视,说让我先安心读书,他们会想办法为贫困家庭的学生申请助学贷款的。不久,我即被通知获得了国家开发银行的助学贷款,签了合同之后,心中的那块巨石终于落地:我每天都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安心学习,不必再为学费而发愁了。

  我立即给家里打了电话,把好消息告诉父母。父亲在那头激动地说:“儿啊,在学校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好报答学校和社会啊!”父亲不会说什么很深刻的话,但我知道我应该努力学习知识,为以后回报社会打好基础。

  (谢湘 原春琳整理)

摘自:《中国青年报》 2008年1月10日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