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助学政策 助我成才”征文

我把国家一等奖学金让给了别人

中南民族大学 刘秋生

  我是中南民族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材料化学专业03级学生,来自湖北监利农村,父母均以务农为生。为能让我接受教育,他们辛勤劳作。生活是艰难的,却也磨炼了我的意志,让我更加努力地学习,更加渴望能进入“象牙塔”深造,更加渴望用知识来改变命运。

  2003年我考入了美丽的中南民族大学,家人和我都很高兴。在憧憬美好生活蓝图的同时,我不得不直面巨大的经济压力。我知道,我的家庭早已不堪重负了。怎样才能继续学业呢?短暂的欣喜过后我又陷入了迷茫。不过困惑并没有持续太久。入学后,学院对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了了解,把我确定为扶助对象,给我申请了助学贷款,还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使我能够全身心地投入专业学习。

  通过不懈努力,我连续4年都获得了专业奖学金。并顺利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大一的时候我曾有机会获得国家一等奖学金,高达9600元的奖金,对我而言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如果能获得这笔奖学金,无疑能改善自己和家庭的经济状况。经过短暂的犹豫和抉择后,我把机会让给了同班另一位同学。在我看来,当时那位同学更需要这笔奖学金。我深信,物质上的“财富”固然让人心动,但是精神上的富足会让我更充实。

  学习是大学生活最重要的部分,但不是全部。为减轻家庭负担,也为锻炼自己,我常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外做兼职。这让我更早地接触社会,也深深理解了劳动的艰辛和高尚。我曾担任学院学生会勤工部部长,院学生会副主席。这些工作虽然会占用我一部分时间和精力,但是为同学们服务也让我感到充实和快乐。由于表现比较突出,我先后被评为“校三好学生”、“校社会实践积极分子”、“院模范团干”等。

  大二暑假到湖北长阳农村社会实践时,我们对当地贫困学生家庭教育情况作了深入调查。那里环境艰苦,条件简陋。那些比我家庭更贫困的孩子,仍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努力学习。他们挺起生命的脊梁,不肯向命运屈服。这种坚韧的精神,让我很感动。回来后,我更加努力地学习,责任感也更强了。

  大学期间曾有这样一段难忘的经历:大三时,我担任了05级材化9班学生工作助理。我完全融入了我所带的班级。后来这个班先后获得了“红旗团支部”、校“先进班集体”等荣誉称号。也许最有成就感的事情,莫过于看着他们不断地成长和进步。卸任的时候,学生们给了我一个意外惊喜:他们准备了一台送别晚会,主题就是“留住秋生情”。他们送了我一件白色T恤,上面写满了全班同学的名字和祝福。我穿着这件T恤和他们一一合影留念,握手道别。其间有人忍不住哭出声来,我也热泪盈眶。我被这些学生的真情深深感染和打动了。

  目前,我考上了本校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研究生。大学四年,父母、老师、同学的关怀温暖了我,国家、学校的政策帮助了我。这一切就像清晨的甘露,滋润着我的心,荡涤着我的灵魂,让我不断成长。我曾扪心自问:我能拿什么来报答这一切呢?惟有学习,刻苦地学习。通过学习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才,然后尽自己所能给人以帮助。也许这就是对国家、对他人最好的报答吧!

摘自:《中国青年报》 2007年7月12日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